【哲學星期五@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噤聲下的反擊—越南當代異議實驗音樂場景 20190927
【哲學星期五@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噤聲下的反擊—越南當代異議實驗音樂場景 20190927
【哲學星期五@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噤聲下的反擊—越南當代異議實驗音樂場景」―2019/09/27 (五) 19:30@慕哲咖啡館(已移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美中貿易戰,許多廠商從中國離開,前往越南投資,是舉世所知一個中國以外的最佳選擇之一。不過人們所不知的是,越南依然是一黨專政的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帷幕下,越南政府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越發強硬,近期更是頻傳異見人士「犯下顛覆國家罪」而遭逮捕的消息。
儘管如此,為人權與自由發聲的當代實驗音樂場景,卻正蓬勃滋長,其步伐甚至走得比民主國家還遠。這些不願受箝制的藝術家,正以前衛的音樂與行動倡議,對壓迫者做最有力的反擊。
適逢今年《流浪之歌音樂節》邀請到Mai Khoi (杜阮玫瑰) 與 Ngoc Dai (厄戴)兩位當今越南最為基進、且最敢於創新實驗的兩位音樂家訪台,【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與【流浪之歌音樂節】策劃一場座談,由策展人鍾適芳擔任主持,請兩位越南音樂人聊聊他們的音樂創作與發展路徑,並與聽眾近距離述說越南具批判性的當代實驗音樂、產業審查的制度與打壓,又他們如何抵抗政府的噤聲。歡迎各界朋友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因為場地座位有限,本次活動請事先報名:https://forms.gle/dGd4BTt565jhXXxM8,哲五保留限制進場人數的權利。咖啡館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 09月 27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2 號出口)
【主持】 鍾適芳│流浪之歌音樂節策展人
【講者】Mai Khoi│越南獨立音樂家
Ngoc Dai│越南前衛音樂家
【口譯】張雅涵
【主辦】流浪之歌音樂節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
【講者介紹】
● Mai Khoi
越南知名女性唱作人,其音樂在傳統、民謠、爵士、實驗各種樂類間自由游移,音樂性與造型多變,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以歌謠走在抗議隊伍的前端。在無法自由透過創作表述的越南,她敢於表達意見,也經常因為反對言論,被限制行動並被監禁。12 歲開始寫歌,2010 年曾獲越南電視大獎而受全國矚目。因對於歌曲發表前需送審感到不滿,並希望能進入體制來改變越南的藝術審查制度,於是透過自我提名的程序參選國會議員。她的競選行動引發全國輿論,也因著她與歐巴馬的會面,她的政治參與的討論熱度更為升高。因鼓吹越南藝術家自由表達,在獲得哈維爾國際獎的「創意異聲獎」之餘,其演唱會開始頻遭臨檢、搜索,甚至被逐出自宅、被警察拘捕審問。
Mai Khoi 於 2018 年成立另類、前衛的三人異議樂組 Mai Khoi ChemGio (Mai Khoi & The Dissidents),出版首張專輯《異議》(Dissent),開拓了越南獨立音樂的新語彙,融合自由爵士與民族樂,將越南當代音樂帶往新的路徑。她的歌詞,既政治又個人,可以說是越南近代樂史上首見的女性抗議歌謠唱作人。
●Ngoc Dai
Ngoc Dai 曾參與越戰。越戰結束兩年後,他開始修習古典樂,1984 始,在 Tuoi Tre 劇場擔任駐團作曲家。一年後,辭掉工作並退出越南共產黨。1990 年代,他為多位越南歌唱名伶創作具實驗風格的流行歌曲,為她們開創出新的演藝事業。2000 年,他創立了 Dai Lam Linh 三重奏,融合宗教與超現實元素,成為越南實驗音樂的先鋒。他於 2013 年出版的《Thang Mo》,則是越戰戰後第一張政治議題專輯,以實驗音樂為底,藉隱喻唱出對執政共產黨的批判。Ngoc Dai 因此受到國家媒體的撻伐,被禁止做公開演出。他的家也被大批警察搜索,沒收專輯及樂譜。《Thang Mo》於 2016 年在日本發行,Ngoc Dai 與 Mai Khoi 也在合作一張新的專輯。
【流浪之歌音樂節 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igration.music.festival/
【流浪之歌音樂節官網】
https://www.mmf2019.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美中貿易戰,許多廠商從中國離開,前往越南投資,是舉世所知一個中國以外的最佳選擇之一。不過人們所不知的是,越南依然是一黨專政的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帷幕下,越南政府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越發強硬,近期更是頻傳異見人士「犯下顛覆國家罪」而遭逮捕的消息。
儘管如此,為人權與自由發聲的當代實驗音樂場景,卻正蓬勃滋長,其步伐甚至走得比民主國家還遠。這些不願受箝制的藝術家,正以前衛的音樂與行動倡議,對壓迫者做最有力的反擊。
適逢今年《流浪之歌音樂節》邀請到Mai Khoi (杜阮玫瑰) 與 Ngoc Dai (厄戴)兩位當今越南最為基進、且最敢於創新實驗的兩位音樂家訪台,【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與【流浪之歌音樂節】策劃一場座談,由策展人鍾適芳擔任主持,請兩位越南音樂人聊聊他們的音樂創作與發展路徑,並與聽眾近距離述說越南具批判性的當代實驗音樂、產業審查的制度與打壓,又他們如何抵抗政府的噤聲。歡迎各界朋友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因為場地座位有限,本次活動請事先報名:https://forms.gle/dGd4BTt565jhXXxM8,哲五保留限制進場人數的權利。咖啡館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9年 09月 27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2 號出口)
【主持】 鍾適芳│流浪之歌音樂節策展人
【講者】Mai Khoi│越南獨立音樂家
Ngoc Dai│越南前衛音樂家
【口譯】張雅涵
【主辦】流浪之歌音樂節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
【講者介紹】
● Mai Khoi
越南知名女性唱作人,其音樂在傳統、民謠、爵士、實驗各種樂類間自由游移,音樂性與造型多變,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運動,以歌謠走在抗議隊伍的前端。在無法自由透過創作表述的越南,她敢於表達意見,也經常因為反對言論,被限制行動並被監禁。12 歲開始寫歌,2010 年曾獲越南電視大獎而受全國矚目。因對於歌曲發表前需送審感到不滿,並希望能進入體制來改變越南的藝術審查制度,於是透過自我提名的程序參選國會議員。她的競選行動引發全國輿論,也因著她與歐巴馬的會面,她的政治參與的討論熱度更為升高。因鼓吹越南藝術家自由表達,在獲得哈維爾國際獎的「創意異聲獎」之餘,其演唱會開始頻遭臨檢、搜索,甚至被逐出自宅、被警察拘捕審問。
Mai Khoi 於 2018 年成立另類、前衛的三人異議樂組 Mai Khoi ChemGio (Mai Khoi & The Dissidents),出版首張專輯《異議》(Dissent),開拓了越南獨立音樂的新語彙,融合自由爵士與民族樂,將越南當代音樂帶往新的路徑。她的歌詞,既政治又個人,可以說是越南近代樂史上首見的女性抗議歌謠唱作人。
●Ngoc Dai
Ngoc Dai 曾參與越戰。越戰結束兩年後,他開始修習古典樂,1984 始,在 Tuoi Tre 劇場擔任駐團作曲家。一年後,辭掉工作並退出越南共產黨。1990 年代,他為多位越南歌唱名伶創作具實驗風格的流行歌曲,為她們開創出新的演藝事業。2000 年,他創立了 Dai Lam Linh 三重奏,融合宗教與超現實元素,成為越南實驗音樂的先鋒。他於 2013 年出版的《Thang Mo》,則是越戰戰後第一張政治議題專輯,以實驗音樂為底,藉隱喻唱出對執政共產黨的批判。Ngoc Dai 因此受到國家媒體的撻伐,被禁止做公開演出。他的家也被大批警察搜索,沒收專輯及樂譜。《Thang Mo》於 2016 年在日本發行,Ngoc Dai 與 Mai Khoi 也在合作一張新的專輯。
【流浪之歌音樂節 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igration.music.festival/
【流浪之歌音樂節官網】
https://www.mmf2019.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流浪之歌音樂節】―「噤聲下的反擊—越南當代異議實驗音樂場景」―2019/09/27 (五) 19:30@慕哲咖啡館(已移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美中貿易戰,許多廠商從中國離開,前往越南投資,是舉世所知一個中國以外的最佳選擇之一。不過人們所不知的是,越南依然是一黨專政的
美中貿易戰,許多廠商從中國離開,前往越南投資,是舉世所知一個中國以外的最佳選擇之一。不過人們所不知的是,越南依然是一黨專政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QnmOiQVk4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翻案《異鄉人》:殖民主義幽靈的今昔 20191108
【哲學星期五@台北】―「翻案《異鄉人》:殖民主義幽靈的今昔」──2019/11/08(五) 19:30@慕哲咖啡館(已移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活動將以中法雙語進行※
1942年出版後,卡繆的《異鄉人》就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小說之一。人們讚譽《異鄉人》,因為卡謬表達出人是存在於孤立疏離之間以及生活荒謬,而這本書也作為廣義的存在主義哲學經典之一,即使卡繆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存在主義者。
《異鄉人》的背景是法國殖民下的阿爾及利亞(1830-1962)。但在70年後的今日,舊殖民主義的幽靈不僅依舊飄蕩在法國、阿爾及利亞等地,更有新型態的殖民主義在世界蔓延:國家霸權藉由新放任主義打開的通道,銀彈與子彈並用,再輔以網路科技,實現帝國擴張野心。
【哲學星期五@台北】本次很高興邀請到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當今西方世界最重視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與大家一起思考這些問題。
答悟得2014年在法國出版首部小說《異鄉人-翻案調查》(Meursault, contre-enquête),讓卡繆小說中被殺死的「阿拉伯佬」的弟弟,以第一人稱在今日去講述這個故事。該書從極短的篇幅、極簡單的人物中不但勾畫出自五十年來阿爾及利亞社會與政治的歷史,更描繪了看似已成過往雲煙的殖民主義,如何仍持續影響各方。換言之,,不但讓故事有了一個跳脫出殖民主義的「阿爾及利亞觀點」,更以一種diaspora的角度,將躲在「文明衝突」膚淺理論後面的西方讀者,再拉回到無可迴避的「同在其中」,去正視作為「前殖民者」的西方、與身為「前被殖民者」的阿拉伯世界,今日那沈重焦慮的由來。
對生活在威權的阿爾及利亞,而思考、捍衛普世的人權與自由的答悟得來說,不論是小說創作或是新聞與評論書寫,都是在對抗政治與宗教的宰制。當膚淺而危險的種族仇視在西方世界日漸興起,而世界上的威權與極權國家領袖將「殖民主義歷史」與「種族主義仇恨」作為獨裁暴政的養分時,台灣也無法在這個世界的地理政治中置身事外。
本次講座我們也很榮幸同時邀請到對卡繆及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時期文學都素有研究的中央大學法文系徐佳華副教授,以及台灣法語譯者協會這理事長,同時也是透過翻譯將答悟得引介給台灣讀者的吳坤墉先生參與與談。相信將有助於我們去一起思考這些攸關我們和世界未來的重要課題。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因為場地座位有限,哲五保留限制進場人數的權利。咖啡館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以支持獨立書店與咖啡館。)
【時間】2018年11月08日 (五) 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Café Philo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
(捷運善導寺站 2 號出口/直走左轉再左轉)
【主持】廖健苡│哲學星期五@台北志工
【主講】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
【與談】徐佳華│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與談/口譯】吳坤墉│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主辦】台灣法语譯者協會、法國在台協會、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哲學星期五志工團
【關於講者/與談人】
Kamel Daoud 卡梅‧答悟得
答悟得20年來長期在阿爾及利亞之法語報《瓦赫蘭日報》(Le Quotidien d'Oran )擔任記者與專欄作家,撰寫精闢而批判的評論,以犀利的觀點、精準的文字、毫無畏懼的直言 以及個人的風采辯才受到媒體與知識界持續的注目。現今其專欄評論文章皆同時以多種語言發表在法國(Le Point 週刊)、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及阿拉伯世界之重要媒體。不僅促使西方 社會更深入認識阿拉伯世界,反思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在阿拉伯開明人士間獲得巨大共鳴。其文學才情加上思想深刻的寫作風格,作品屢獲西方文學大獎肯定。
徐佳華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博士。專長為卡繆研究與阿爾及利亞殖民時期法與文學。現為中央大學法語系副教授。
吳坤墉
台大社會系畢業。巴黎第四大學社會學碩士(DEA)。之後師從Miguel Abensour 研習政治哲學,矢志以出版與翻譯工作探索知識與促進社會的思辨。無境文化出版「人文批判」系列叢書總策劃。法-中口譯筆譯譯者。譯作有《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條條道路》(Miguel Abensour著,無境文化,台北,2010),《死刑犯的最後一天》(雨果著,無境文化,台北,2016)等。現任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法國藝術與文學勳位騎士。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活動將以中法雙語進行※
1942年出版後,卡繆的《異鄉人》就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小說之一。人們讚譽《異鄉人》,因為卡謬表達出人是存在於孤立疏離之間以及生活荒謬,而這本書也作為廣義的存在主義哲學經典之一,即使卡繆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存在主義者。
《異鄉人》的背景是法國殖民下的阿爾及利亞(1830-1962)。但在70年後的今日,舊殖民主義的幽靈不僅依舊飄蕩在法國、阿爾及利亞等地,更有新型態的殖民主義在世界蔓延:國家霸權藉由新放任主義打開的通道,銀彈與子彈並用,再輔以網路科技,實現帝國擴張野心。
【哲學星期五@台北】本次很高興邀請到以法語寫作的阿爾及利亞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當今西方世界最重視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先生與大家一起思考這些問題。
答悟得2014年在法國出版首部小說《異鄉人-翻案調查》(Meursault, contre-enquête),讓卡繆小說中被殺死的「阿拉伯佬」的弟弟,以第一人稱在今日去講述這個故事。該書從極短的篇幅、極簡單的人物中不但勾畫出自五十年來阿爾及利亞社會與政治的歷史,更描繪了看似已成過往雲煙的殖民主義,如何仍持續影響各方。換言之,,不但讓故事有了一個跳脫出殖民主義的「阿爾及利亞觀點」,更以一種diaspora的角度,將躲在「文明衝突」膚淺理論後面的西方讀者,再拉回到無可迴避的「同在其中」,去正視作為「前殖民者」的西方、與身為「前被殖民者」的阿拉伯世界,今日那沈重焦慮的由來。
對生活在威權的阿爾及利亞,而思考、捍衛普世的人權與自由的答悟得來說,不論是小說創作或是新聞與評論書寫,都是在對抗政治與宗教的宰制。當膚淺而危險的種族仇視在西方世界日漸興起,而世界上的威權與極權國家領袖將「殖民主義歷史」與「種族主義仇恨」作為獨裁暴政的養分時,台灣也無法在這個世界的地理政治中置身事外。
本次講座我們也很榮幸同時邀請到對卡繆及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時期文學都素有研究的中央大學法文系徐佳華副教授,以及台灣法語譯者協會這理事長,同時也是透過翻譯將答悟得引介給台灣讀者的吳坤墉先生參與與談。相信將有助於我們去一起思考這些攸關我們和世界未來的重要課題。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因為場地座位有限,哲五保留限制進場人數的權利。咖啡館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以支持獨立書店與咖啡館。)
【時間】2018年11月08日 (五) 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Café Philo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
(捷運善導寺站 2 號出口/直走左轉再左轉)
【主持】廖健苡│哲學星期五@台北志工
【主講】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作家、記者、時事專欄評論家
【與談】徐佳華│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與談/口譯】吳坤墉│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主辦】台灣法语譯者協會、法國在台協會、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哲學星期五志工團
【關於講者/與談人】
Kamel Daoud 卡梅‧答悟得
答悟得20年來長期在阿爾及利亞之法語報《瓦赫蘭日報》(Le Quotidien d'Oran )擔任記者與專欄作家,撰寫精闢而批判的評論,以犀利的觀點、精準的文字、毫無畏懼的直言 以及個人的風采辯才受到媒體與知識界持續的注目。現今其專欄評論文章皆同時以多種語言發表在法國(Le Point 週刊)、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及阿拉伯世界之重要媒體。不僅促使西方 社會更深入認識阿拉伯世界,反思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在阿拉伯開明人士間獲得巨大共鳴。其文學才情加上思想深刻的寫作風格,作品屢獲西方文學大獎肯定。
徐佳華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博士。專長為卡繆研究與阿爾及利亞殖民時期法與文學。現為中央大學法語系副教授。
吳坤墉
台大社會系畢業。巴黎第四大學社會學碩士(DEA)。之後師從Miguel Abensour 研習政治哲學,矢志以出版與翻譯工作探索知識與促進社會的思辨。無境文化出版「人文批判」系列叢書總策劃。法-中口譯筆譯譯者。譯作有《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條條道路》(Miguel Abensour著,無境文化,台北,2010),《死刑犯的最後一天》(雨果著,無境文化,台北,2016)等。現任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法國藝術與文學勳位騎士。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翻案《異鄉人》:殖民主義幽靈的今昔」──2019/11/08(五) 19:30@慕哲咖啡館(已移新址:台北市鎮江街 3-1號)
※活動將以中法雙語進行※
1942年出版後,卡繆的《異鄉人》就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小說之一。人們讚譽《異鄉人》,因為卡謬表達出人是存在於
※活動將以中法雙語進行※
1942年出版後,卡繆的《異鄉人》就成為全世界最多人閱讀的小說之一。人們讚譽《異鄉人》,因為卡謬表達出人是存在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F8z3PvbZk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歷史運動中的個人主體性─從刺蔣案到太陽花 20180202
【哲學星期五@台北】―「歷史運動中的個人主體性─從刺蔣案到太陽花」―2018/02/02 (五) 19:00@慕哲咖啡館
1960-70年代,是西方學生運動與反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如火如荼之際,而台灣當時正處於蔣介石政權的獨裁威權統治之下,這個政權仍然打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荒謬地以「中國正統」、「自由中國」自居,對台灣島內更深深地虛構著大中華意識、並對台灣人民進行類殖民規訓。但是,面對「中國共產黨」(PRC)統治中國的既定事實,台灣的蔣介石政權又如何能以「中華民國」(ROC)繼續代表中國?
1970年是政二代蔣經國即將接班,蔣介石政權即將在1971年被驅逐出聯合國之際,一群自發性的台灣青年,準備以刺殺蔣經國的行動,反抗蔣政權在台灣的獨裁統治,也凸顯台灣人民即使在中華民國類殖民統治的戒嚴下,並不會都選擇順從,而是反抗。
1970年代4月24日的「刺蔣案」,雖然失敗,卻造成當時全世界對於台灣獨立運動的關注,不僅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也促成台獨運動的高潮,黃文雄被捕時的那句話「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依然振奮人心。不過刺蔣案也造成了同志間的分裂,也由於刺殺行動的失敗,黃文雄、鄭自才皆被逮捕,過著坐牢或是流亡的日子,成為國民黨的海外黑名單,無法返回家鄉。
不過,在看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時,我們往往將之置入較大宏觀的歷史脈絡之中,而往往較少關注個人在事件中所擁有的能動性或主體性。在同樣歷史客觀條件下的許多個人,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做出這樣的決定跟行動?每個個人的行動究竟是完全被客觀的社會條件所決定?還是有其自主意識及自我決定?
不少研究社會運動的學者,都不斷在問這個問題,甚至希望透過訪談及追尋這些個人的生命足跡,來理解運動對於個人的後續影響,以及人在哪個時刻或契機可以成為一個自主的行動主體。不論是在美國的「自由之夏」,或是台灣的「野百合學運」到最近的「太陽花運動」都有不少的論文,對歷史事件與個人行動的爬梳及探究。
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社會運動與個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巨觀及微觀面向、從結構到個人主體之間的分析,加上世代差異及共通之處,提供我們反思著歷史洪流下個人的生命處境及其應對。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邀請《刺蔣─鄭自才回憶錄》一書作者同時也是藝術家鄭自才,及刺蔣案主角黃文雄先生,及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社會運動的吳叡人、吳豪人教授,及參與太陽花運動並關注相關研究的碩士生許恩恩,一起來探討及思索個人行動創發之可能。
※本次19:00開始,避免爆場,將控制人數,敬請見諒。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並感謝【民視四季線上】前來直播。)
【時間】 2018年 02月02日 (五) 19:0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鄭自才│藝術家、畫家
黃文雄│人權工作者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
吳豪人│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
許恩恩│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刺蔣-鄭自才回憶錄》(自序)│鄭自才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0b62ca3-58cc-4c9f-a233-625b13f0021f
●刺蔣—為了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超穩定結構│黃文雄
http://www.storm.mg/article/382433
1960-70年代,是西方學生運動與反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如火如荼之際,而台灣當時正處於蔣介石政權的獨裁威權統治之下,這個政權仍然打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荒謬地以「中國正統」、「自由中國」自居,對台灣島內更深深地虛構著大中華意識、並對台灣人民進行類殖民規訓。但是,面對「中國共產黨」(PRC)統治中國的既定事實,台灣的蔣介石政權又如何能以「中華民國」(ROC)繼續代表中國?
1970年是政二代蔣經國即將接班,蔣介石政權即將在1971年被驅逐出聯合國之際,一群自發性的台灣青年,準備以刺殺蔣經國的行動,反抗蔣政權在台灣的獨裁統治,也凸顯台灣人民即使在中華民國類殖民統治的戒嚴下,並不會都選擇順從,而是反抗。
1970年代4月24日的「刺蔣案」,雖然失敗,卻造成當時全世界對於台灣獨立運動的關注,不僅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也促成台獨運動的高潮,黃文雄被捕時的那句話「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依然振奮人心。不過刺蔣案也造成了同志間的分裂,也由於刺殺行動的失敗,黃文雄、鄭自才皆被逮捕,過著坐牢或是流亡的日子,成為國民黨的海外黑名單,無法返回家鄉。
不過,在看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時,我們往往將之置入較大宏觀的歷史脈絡之中,而往往較少關注個人在事件中所擁有的能動性或主體性。在同樣歷史客觀條件下的許多個人,為什麼有人會選擇做出這樣的決定跟行動?每個個人的行動究竟是完全被客觀的社會條件所決定?還是有其自主意識及自我決定?
不少研究社會運動的學者,都不斷在問這個問題,甚至希望透過訪談及追尋這些個人的生命足跡,來理解運動對於個人的後續影響,以及人在哪個時刻或契機可以成為一個自主的行動主體。不論是在美國的「自由之夏」,或是台灣的「野百合學運」到最近的「太陽花運動」都有不少的論文,對歷史事件與個人行動的爬梳及探究。
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社會運動與個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巨觀及微觀面向、從結構到個人主體之間的分析,加上世代差異及共通之處,提供我們反思著歷史洪流下個人的生命處境及其應對。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邀請《刺蔣─鄭自才回憶錄》一書作者同時也是藝術家鄭自才,及刺蔣案主角黃文雄先生,及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社會運動的吳叡人、吳豪人教授,及參與太陽花運動並關注相關研究的碩士生許恩恩,一起來探討及思索個人行動創發之可能。
※本次19:00開始,避免爆場,將控制人數,敬請見諒。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並感謝【民視四季線上】前來直播。)
【時間】 2018年 02月02日 (五) 19:0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鄭自才│藝術家、畫家
黃文雄│人權工作者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
吳豪人│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
許恩恩│清華大學社會所學生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刺蔣-鄭自才回憶錄》(自序)│鄭自才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0b62ca3-58cc-4c9f-a233-625b13f0021f
●刺蔣—為了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超穩定結構│黃文雄
http://www.storm.mg/article/382433
【哲學星期五@台北】―「歷史運動中的個人主體性─從刺蔣案到太陽花」―2018/02/02 (五) 19:00@慕哲咖啡館
1960-70年代,是西方學生運動與反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如火如荼之際,而台灣當時正處於蔣介石政權的獨裁威權統治之下,這個政權仍然打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荒謬地以「中國
1960-70年代,是西方學生運動與反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如火如荼之際,而台灣當時正處於蔣介石政權的獨裁威權統治之下,這個政權仍然打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荒謬地以「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b5Q7XLfLA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南方鳳梨新價值經濟的崛起:台灣農創[果然田]談經營哲學 20171216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南方鳳梨新價值經濟的崛起:台灣農創[果然田]談經營哲學」―2017/12/16 (六) 19:00@慕哲咖啡館
儘管許多人認為農業的實質價值遠遠超過產值數字,台灣實境卻是農地與農村人口不斷流失,農地種豪宅、蓋違章工廠成為最有「價值」的出路,日前甚至有地方代理首長主張此乃政府不得僭越之地主權益。諸多亂象,源自農業長期處於國家政策邊緣,農產價格長期低落。例如一甲地良田種稻,農民辛苦終年,正常收益不過十來萬元,相對於一千五百萬元的土地市價,經濟效益顯得異常單薄。在此結構下,農業所主張的社會價值很難受到支撐。
放大農民收益與本土農產品的商業價值,遂成為晚近許多返鄉青年與農創者的目標,但是突破結構箝制絕非易事。屏東大武山下鳳梨田,四年前空降了一位台北女都青,與五位毫無農業背景的在地青年共同組成[果然田]農創團隊,以平等合作的組織創新,贏得在地農友信任,迅速攻佔台灣鳳梨的國際行銷版圖,打造鳳梨新價值經濟體系 - 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本次【哲學『非』星期五@台北】邀請到[果然田]共同創辦人林姿君分享團隊理念與經驗,由台大林敏聰教授主持,吳啓禎博士擔任與談,現場並提供新鮮鳳梨品嚐,歡迎各界一起來探索現今農創青創現象對台灣經濟轉型的意義與未來。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12月 16日 (六) 19:00–21:00
【地點】Café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林敏聰│台大物理系特聘教授、
台灣公民智庫與社會民主經濟學社共同經營者
【與談】林姿君│[果然田]共同創辦者
吳啟禎│倫敦大學經濟學博士
【主辦】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NTU∙IIBRT團隊、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清恬、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語欣【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儘管許多人認為農業的實質價值遠遠超過產值數字,台灣實境卻是農地與農村人口不斷流失,農地種豪宅、蓋違章工廠成為最有「價值」的出路,日前甚至有地方代理首長主張此乃政府不得僭越之地主權益。諸多亂象,源自農業長期處於國家政策邊緣,農產價格長期低落。例如一甲地良田種稻,農民辛苦終年,正常收益不過十來萬元,相對於一千五百萬元的土地市價,經濟效益顯得異常單薄。在此結構下,農業所主張的社會價值很難受到支撐。
放大農民收益與本土農產品的商業價值,遂成為晚近許多返鄉青年與農創者的目標,但是突破結構箝制絕非易事。屏東大武山下鳳梨田,四年前空降了一位台北女都青,與五位毫無農業背景的在地青年共同組成[果然田]農創團隊,以平等合作的組織創新,贏得在地農友信任,迅速攻佔台灣鳳梨的國際行銷版圖,打造鳳梨新價值經濟體系 - 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本次【哲學『非』星期五@台北】邀請到[果然田]共同創辦人林姿君分享團隊理念與經驗,由台大林敏聰教授主持,吳啓禎博士擔任與談,現場並提供新鮮鳳梨品嚐,歡迎各界一起來探索現今農創青創現象對台灣經濟轉型的意義與未來。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12月 16日 (六) 19:00–21:00
【地點】Café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林敏聰│台大物理系特聘教授、
台灣公民智庫與社會民主經濟學社共同經營者
【與談】林姿君│[果然田]共同創辦者
吳啟禎│倫敦大學經濟學博士
【主辦】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NTU∙IIBRT團隊、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清恬、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語欣【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南方鳳梨新價值經濟的崛起:台灣農創[果然田]談經營哲學」―2017/12/16 (六) 19:00@慕哲咖啡館
儘管許多人認為農業的實質價值遠遠超過產值數字,台灣實境卻是農地與農村人口不斷流失,農地種豪宅、蓋違章工廠成為最有「價值」的出路,日前甚至有地方代理首長
儘管許多人認為農業的實質價值遠遠超過產值數字,台灣實境卻是農地與農村人口不斷流失,農地種豪宅、蓋違章工廠成為最有「價值」的出路,日前甚至有地方代理首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xBTN-KgDo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獨裁者的態度─胡適與殷海光 20171215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獨裁者的態度─胡適與殷海光」―2017/12/15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隨著2017年12月5號《促轉條例》三讀通過,全國的中正路或是中正紀念堂的改名或園區運用,或是如何面對威權獨裁記憶,又重新被關注。台灣所稱的蔣中正,外國人稱為蔣介石,受惠於冷戰時期(1947-1991)的結構,蔣介石在盟軍託管的台灣實施軍事戒嚴,限縮人民言論自由造成白色恐怖,企圖建立帝王式的世襲傳位體制,而非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蔣介石以無望的「反攻大陸」作為口號,虛構中國國族主義認同,對內進行嚴密監控,卻諷刺地自稱為「自由中國」以有別於一個鐵幕中的「共產中國」。儘管台灣已經解嚴30年,代表蔣介石的中正路、中正紀念堂,目前仍然還被官方所「紀念」著。
台灣人民在面對獨裁者所建立類殖民統治下,以及採取了順從或反抗,有卑躬屈膝、搖尾乞憐,也有不畏打壓、從容就義結反抗,威權統治不道德地考驗著所有的人性。胡適(1891-1962)與殷海光(1919-1969)兩位都是外省人、同為自由主義者,面對蔣介石的威權統治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態度,從吳國楨案到雷震案,開啟了一連串國家的民主自由論辯以及影響到〈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人民自決的討論。
即使1987年解嚴、2000年政黨輪替、2016再次輪替,儘管國民黨的消退,台灣並未完全脫離威權象徵下的獨裁幽靈,台灣仍深限於荒謬的中華民國體制當中,威權幽靈依然揮之不去,遑論有更大著中國獨裁虎視眈眈,台灣人民在威脅與張惶中,會變得更加世故投機而保守?還是會繼續堅持民主自由與人民自決?
本周2017/12/15(五)晚上7:30【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金恆煒校長主講以及薛化元教授與談,一方面重新爬梳胡適與殷海光這兩位自詡為自由主義者在面對獨裁者時態度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在民主社會中,風骨並不專屬於知識份子、讀書人,而是屬於每個公民,透過風骨之辨,用以印照古今、針貶現實、惕勵自我,自問:面對充滿獨裁者遺緒的台灣,我們是否缺乏了一種態度?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7年 12月1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金恆煒│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與談】 薛化元│政大歷史系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
【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面對獨裁》書成自記〉(金恆煒)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856b770-66bc-4aad-8106-a3ac5d13ee2c
●《面對獨裁:胡適與殷海光的兩種態度》(金恆煒)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7396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隨著2017年12月5號《促轉條例》三讀通過,全國的中正路或是中正紀念堂的改名或園區運用,或是如何面對威權獨裁記憶,又重新被關注。台灣所稱的蔣中正,外國人稱為蔣介石,受惠於冷戰時期(1947-1991)的結構,蔣介石在盟軍託管的台灣實施軍事戒嚴,限縮人民言論自由造成白色恐怖,企圖建立帝王式的世襲傳位體制,而非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蔣介石以無望的「反攻大陸」作為口號,虛構中國國族主義認同,對內進行嚴密監控,卻諷刺地自稱為「自由中國」以有別於一個鐵幕中的「共產中國」。儘管台灣已經解嚴30年,代表蔣介石的中正路、中正紀念堂,目前仍然還被官方所「紀念」著。
台灣人民在面對獨裁者所建立類殖民統治下,以及採取了順從或反抗,有卑躬屈膝、搖尾乞憐,也有不畏打壓、從容就義結反抗,威權統治不道德地考驗著所有的人性。胡適(1891-1962)與殷海光(1919-1969)兩位都是外省人、同為自由主義者,面對蔣介石的威權統治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態度,從吳國楨案到雷震案,開啟了一連串國家的民主自由論辯以及影響到〈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人民自決的討論。
即使1987年解嚴、2000年政黨輪替、2016再次輪替,儘管國民黨的消退,台灣並未完全脫離威權象徵下的獨裁幽靈,台灣仍深限於荒謬的中華民國體制當中,威權幽靈依然揮之不去,遑論有更大著中國獨裁虎視眈眈,台灣人民在威脅與張惶中,會變得更加世故投機而保守?還是會繼續堅持民主自由與人民自決?
本周2017/12/15(五)晚上7:30【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金恆煒校長主講以及薛化元教授與談,一方面重新爬梳胡適與殷海光這兩位自詡為自由主義者在面對獨裁者時態度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在民主社會中,風骨並不專屬於知識份子、讀書人,而是屬於每個公民,透過風骨之辨,用以印照古今、針貶現實、惕勵自我,自問:面對充滿獨裁者遺緒的台灣,我們是否缺乏了一種態度?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7年 12月1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金恆煒│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與談】 薛化元│政大歷史系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
【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面對獨裁》書成自記〉(金恆煒)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856b770-66bc-4aad-8106-a3ac5d13ee2c
●《面對獨裁:胡適與殷海光的兩種態度》(金恆煒)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7396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面對獨裁者的態度─胡適與殷海光」―2017/12/15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隨著2017年12月5號《促轉條例》三讀通過,全國的中正路或是中正紀念堂的改名或園區運用,或是如何面對威權獨裁記憶,又重新被關注。台灣所稱的蔣中正,外國人稱為蔣介石,受惠於冷戰時期
隨著2017年12月5號《促轉條例》三讀通過,全國的中正路或是中正紀念堂的改名或園區運用,或是如何面對威權獨裁記憶,又重新被關注。台灣所稱的蔣中正,外國人稱為蔣介石,受惠於冷戰時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mO1vdCZG4
0
0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20171208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2017/12/08
Wazaqan(日月潭),是邵族人口中的海,亦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潭中的一座小島曾有過許多稱呼,但作為邵族的最高祖靈地,邵族人稱她為Lalu。
1934年,日本政府將水庫興建完成時,Lalu由八公頃縮減至不到一公頃,原本的稻田全數被淹沒,邵族人也被迫搬遷到現在的Barawbaw(伊達邵)。
1983年,國民政府將Barawbaw視為無主地而強制進行市地重劃,至此邵族的耕地正式全數喪失,而原應莊嚴神聖的祭場也淪落為熙來攘往的大馬路。
水庫使wazaqan的深度增加了21米、面積增加了300公頃,卻無法使邵族人的水域文化有更多實踐的空間,甚至因此喪失水域的使用權。潭面上兩百多艘的觀光遊艇取代了獨木舟,所造成的船浪使得岸邊植物及原有的生態系統消失殆盡;而船屋取代了原先廣佈的rizin,成為平地人大發觀光財的工具。
現在,邵族人口雖不到八百人,多數擠身觀光區邊緣,但從向山飯店到孔雀園開發案,多年來的勇敢抗爭我們有目共睹,今年10月16號,邵族部落會議更主動公告了兩萬多公頃的傳統領域範圍。
本次哲五論壇,想要跟你一起聊聊,在近年相當火熱的「調查傳統領域」過程中,原住民族人遇到什麼樣的經驗和困難?邵族人的不屈不撓可以給予我們對土地和家園什麼樣的啟示?
【講題】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主講】簡煒倫|邵族文化協會・傳統領域調查小組
【主持】吳慧馨 |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
陳以箴 |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
【與談】張惠東|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時間】2017年12月8日(週五)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主辦】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哲學星期五@台北、青平台
【參考資訊】〈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http://ihc.apc.gov.tw/old/Journals.php?pid=642&id=1004
【策劃行政】Pisuy Bawnay、吳慧馨、陳以箴、謝若蘭、原住民文獻雙月刊團隊
【技術支援】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志工團、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團
【本次活動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0416935688405/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Café Philo─哲學星期五】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非星期五@花蓮_東華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HualienDongHwa
【原住民族文獻雙月刊】
https://www.facebook.com/原住民族文獻雙月刊-1586435161600151/
Wazaqan(日月潭),是邵族人口中的海,亦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潭中的一座小島曾有過許多稱呼,但作為邵族的最高祖靈地,邵族人稱她為Lalu。
1934年,日本政府將水庫興建完成時,Lalu由八公頃縮減至不到一公頃,原本的稻田全數被淹沒,邵族人也被迫搬遷到現在的Barawbaw(伊達邵)。
1983年,國民政府將Barawbaw視為無主地而強制進行市地重劃,至此邵族的耕地正式全數喪失,而原應莊嚴神聖的祭場也淪落為熙來攘往的大馬路。
水庫使wazaqan的深度增加了21米、面積增加了300公頃,卻無法使邵族人的水域文化有更多實踐的空間,甚至因此喪失水域的使用權。潭面上兩百多艘的觀光遊艇取代了獨木舟,所造成的船浪使得岸邊植物及原有的生態系統消失殆盡;而船屋取代了原先廣佈的rizin,成為平地人大發觀光財的工具。
現在,邵族人口雖不到八百人,多數擠身觀光區邊緣,但從向山飯店到孔雀園開發案,多年來的勇敢抗爭我們有目共睹,今年10月16號,邵族部落會議更主動公告了兩萬多公頃的傳統領域範圍。
本次哲五論壇,想要跟你一起聊聊,在近年相當火熱的「調查傳統領域」過程中,原住民族人遇到什麼樣的經驗和困難?邵族人的不屈不撓可以給予我們對土地和家園什麼樣的啟示?
【講題】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主講】簡煒倫|邵族文化協會・傳統領域調查小組
【主持】吳慧馨 |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
陳以箴 |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
【與談】張惠東|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時間】2017年12月8日(週五)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主辦】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哲學星期五@台北、青平台
【參考資訊】〈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http://ihc.apc.gov.tw/old/Journals.php?pid=642&id=1004
【策劃行政】Pisuy Bawnay、吳慧馨、陳以箴、謝若蘭、原住民文獻雙月刊團隊
【技術支援】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志工團、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志工團
【本次活動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0416935688405/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Café Philo─哲學星期五】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非星期五@花蓮_東華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HualienDongHwa
【原住民族文獻雙月刊】
https://www.facebook.com/原住民族文獻雙月刊-1586435161600151/
【哲學星期五@花蓮.東華】邵族的日常:被取代的傳統與消逝的領域 2017/12/08
Wazaqan(日月潭),是邵族人口中的海,亦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潭中的一座小島曾有過許多稱呼,但作為邵族的最高祖靈地,邵族人稱她為Lalu。
1934年,日本政府將水庫興建完成時,Lalu由八公
Wazaqan(日月潭),是邵族人口中的海,亦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潭中的一座小島曾有過許多稱呼,但作為邵族的最高祖靈地,邵族人稱她為Lalu。
1934年,日本政府將水庫興建完成時,Lalu由八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EyX3c2USI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返校—重訪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 20170623
【哲學星期五@台北】―「返校—重訪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2017/06/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今年初由台灣電玩公司所設計的線上遊戲《返校》因登上全球線上遊戲平臺排行而引發了熱烈討論。設計這個校園恐怖遊戲的製作人也曾表示,靈感來源的確有參考戒嚴時期所發生的《光明報》事件,也就是常聽人說的基隆中學事件。
1947年,對戰後台灣社會局勢感到失望的基隆中學鍾浩東校長,在校內成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隔年,以呂赫若為首,發行地下刊物《光明報》,並由擔任國文教師的藍明谷負責撰稿,批判國民黨政府、宣揚社會主義。不幸的是,1949年8月,《光明報》遭當局察覺,鍾浩東和基隆中學的老師、學生紛紛被逮捕。藍明谷雖然一度逃亡,但因其父親、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遭拘禁,迫使藍明谷在1950年12月28日向高雄市警局投案,隔年的4月29日被槍決,得年32歲。
從基隆中學事件中,可以看見戰後知識份子滿懷改變社會的理想,這股熱情卻遭國家暴力的壓制,呂赫若最後下落不明,鍾浩東、藍明谷等人遭槍決,兩人的妻子和多位同事、學生入獄服刑。事發已近70年,我們對這事件的認知是否已經足夠清楚?今年適逢解嚴三十週年,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角度回過頭來再看這些白色恐怖事件?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基隆中學事件受難者之一藍名谷的獨生女藍芸若,以及中研院台史所的許雪姬老師,帶著大家重訪這段歷史。歡迎各位關注白色恐怖議題的朋友們前來聆聽、交流。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06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藍芸若|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受難家屬
許雪姬|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語欣【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今年初由台灣電玩公司所設計的線上遊戲《返校》因登上全球線上遊戲平臺排行而引發了熱烈討論。設計這個校園恐怖遊戲的製作人也曾表示,靈感來源的確有參考戒嚴時期所發生的《光明報》事件,也就是常聽人說的基隆中學事件。
1947年,對戰後台灣社會局勢感到失望的基隆中學鍾浩東校長,在校內成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隔年,以呂赫若為首,發行地下刊物《光明報》,並由擔任國文教師的藍明谷負責撰稿,批判國民黨政府、宣揚社會主義。不幸的是,1949年8月,《光明報》遭當局察覺,鍾浩東和基隆中學的老師、學生紛紛被逮捕。藍明谷雖然一度逃亡,但因其父親、妻子及襁褓中的女兒遭拘禁,迫使藍明谷在1950年12月28日向高雄市警局投案,隔年的4月29日被槍決,得年32歲。
從基隆中學事件中,可以看見戰後知識份子滿懷改變社會的理想,這股熱情卻遭國家暴力的壓制,呂赫若最後下落不明,鍾浩東、藍明谷等人遭槍決,兩人的妻子和多位同事、學生入獄服刑。事發已近70年,我們對這事件的認知是否已經足夠清楚?今年適逢解嚴三十週年,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角度回過頭來再看這些白色恐怖事件?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基隆中學事件受難者之一藍名谷的獨生女藍芸若,以及中研院台史所的許雪姬老師,帶著大家重訪這段歷史。歡迎各位關注白色恐怖議題的朋友們前來聆聽、交流。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06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藍芸若|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受難家屬
許雪姬|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語欣【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台北】―「返校—重訪基隆中學光明報事件」―2017/06/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今年初由台灣電玩公司所設計的線上遊戲《返校》因登上全球線上遊戲平臺排行而引發了熱烈討論。設計這個校園恐怖遊戲的製作人也曾表示,靈感來源的確有參考戒嚴時期所發生的《光明報》事件,也就是常聽
今年初由台灣電玩公司所設計的線上遊戲《返校》因登上全球線上遊戲平臺排行而引發了熱烈討論。設計這個校園恐怖遊戲的製作人也曾表示,靈感來源的確有參考戒嚴時期所發生的《光明報》事件,也就是常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u7lvaAeM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烏托邦了沒!?社會經濟的在地生產與實踐 20170526
【哲學星期五@台北】―「烏托邦了沒!?社會經濟的在地生產與實踐」--2017/05/26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政治經濟史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在1944年出版《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一書中,強烈批判巿場經濟一旦脫離巿場社會控制,並且如果容許巿場機制成為人類命運、自然環境甚至購買力的唯一主導者,社會將被摧毀。而數十年來新自由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卻讓博蘭尼(Polanyi)的警語被埋没在GDP之下,直到2008經濟危機才讓世人猛然警醒,並四下找尋將龜蛇二怪制服於玄天上帝腳下的法寶。有人認為,這法寶就是重構社會經濟!
美國社會學家賴特(Erik O. Wright)在《真實烏托邦》一書中,將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定義為「透過某種形式的社會權力運用,而被直接組織及控制的經濟活動」。所以社會經濟的指涉不只是片斷性的商品交易,更廣納勞務的生產與分配,而且社會權力同時必須根植在公民社會的自願結社之中。因此公民社會是社會經濟的實踐前沿,重組資本的社會權力則是必要路徑,當社會經濟逐漸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之際,我們更不能模糊以對其本質。
本次【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到兩位社會經濟實踐者,各自從社會企業及合作社組織形態,逐步而踏實的在食品生產鏈及社區營造領域中,建構社會經濟的微光。到底社會經濟是什麼?如何實踐?社會經濟的時間與利潤追求是否會產生價值衝突?本周哲學星期五,相見。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7年 5月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洪敬舒 │勞陣工作貧窮與租稅政策研究室主任
【主講】 謝昇佑 │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仲庭 │地下合作社共同發起人
※講者介紹
⊙ 謝昇佑│「好食機」創辦者、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社區大學講師,曾任綠黨中執委。
⊙李仲庭│地下合作社共同發起人、南機拌飯計劃主持人、曾任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祕書長 。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政治經濟史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在1944年出版《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一書中,強烈批判巿場經濟一旦脫離巿場社會控制,並且如果容許巿場機制成為人類命運、自然環境甚至購買力的唯一主導者,社會將被摧毀。而數十年來新自由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卻讓博蘭尼(Polanyi)的警語被埋没在GDP之下,直到2008經濟危機才讓世人猛然警醒,並四下找尋將龜蛇二怪制服於玄天上帝腳下的法寶。有人認為,這法寶就是重構社會經濟!
美國社會學家賴特(Erik O. Wright)在《真實烏托邦》一書中,將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定義為「透過某種形式的社會權力運用,而被直接組織及控制的經濟活動」。所以社會經濟的指涉不只是片斷性的商品交易,更廣納勞務的生產與分配,而且社會權力同時必須根植在公民社會的自願結社之中。因此公民社會是社會經濟的實踐前沿,重組資本的社會權力則是必要路徑,當社會經濟逐漸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之際,我們更不能模糊以對其本質。
本次【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到兩位社會經濟實踐者,各自從社會企業及合作社組織形態,逐步而踏實的在食品生產鏈及社區營造領域中,建構社會經濟的微光。到底社會經濟是什麼?如何實踐?社會經濟的時間與利潤追求是否會產生價值衝突?本周哲學星期五,相見。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7年 5月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洪敬舒 │勞陣工作貧窮與租稅政策研究室主任
【主講】 謝昇佑 │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仲庭 │地下合作社共同發起人
※講者介紹
⊙ 謝昇佑│「好食機」創辦者、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社區大學講師,曾任綠黨中執委。
⊙李仲庭│地下合作社共同發起人、南機拌飯計劃主持人、曾任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祕書長 。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烏托邦了沒!?社會經濟的在地生產與實踐」--2017/05/26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政治經濟史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在1944年出版《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一書中,強烈批判巿場經濟一旦脫離巿場社會控制,並且如果容許巿場機制成為人類
政治經濟史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在1944年出版《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一書中,強烈批判巿場經濟一旦脫離巿場社會控制,並且如果容許巿場機制成為人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s96x040QI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多元文化視角下的『新南向』 20170310
【哲學星期五@台北】―「多元文化視角下的『新南向』」―2017/03/1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除了目前能看到經濟大幅且積極轉往東南亞國家發展外,其他政策方面似乎並沒有特別著墨。其實東南亞的「影子」在台灣大家應該不陌生,首先是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已經超過60萬人,東南亞新住民至去年年底也已經到達20萬人,大街小巷也林立著各式各樣的東南亞美食餐廳與商品店家。且用「影子」形容,是因為我們對這些人事物常常視而不見。他們是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但彼此之間的隔閡卻又如此遙遠。
即便我們的日常與這些東南亞朋友們如此緊密,年輕人或學生學習外語的第一優先卻仍總多是歐、日、美語言,彷彿這些語言對他們而言才夠「國際化」,似乎還看不到一股學習東南亞語的熱潮出現,更別說把東南亞國家當作出國留學、工作、任教的首選。在台灣,「東南亞」與「國際」這層語意上的斷裂,不僅令人擔憂這波「新南向」政策是否會因為文化等面向的認識不足,進而埋下日後發展的隱憂?!
其實台灣社會還是有人早已開始認真看待與東南亞社會的文化交流與新住民二代教育問題。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邀請到在教育領域深耕20多年,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發系的王大修教授,以及楊文琪助理,從教育與跨文化體驗的觀點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從這些教育計畫中,更進一步引出教育平等與尊重的內涵,以及他們從歷年新住民計畫中汲取的收穫與反思,歡迎大家前來討論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03月1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廖健苡│哲學星期五策劃、志工
【主講】王大修│國北教大社發系副教授
【與談】楊文琪│國北教大社發系助理
【主辦】東協人力教育中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關於講者】
王大修副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專長為社會學、多元文化、性別與教育、國際志工與服務學習、社會科教學等方面。除專職教學外,更投注心力於新住民語文學習與新住民二代教育的提升。目前建立平臺,媒合NGO、社會企業與輔仁大學等以夥伴關係共同參與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柬埔寨、越南等地偏遠鄉鎮教育合作方案。二十多年來,王大修教授深耕東南亞社會,與輔仁大學羅四維神父引導學生執行「國際夥伴學習(IPBL, International Partner Based Learning)」計畫,結合兩岸學生在柬埔寨與菲律賓進行教育方案。自2013年起,更與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合作,辦理「新住民家庭及二代卓越幸福計畫」,藉由教新住民二代學習母語,傳達教育平等與尊重的內涵。
【參考資料】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官網】
http://asean.ntue.edu.tw/
【東協人力教育中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UEASEAN/?fref=ts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除了目前能看到經濟大幅且積極轉往東南亞國家發展外,其他政策方面似乎並沒有特別著墨。其實東南亞的「影子」在台灣大家應該不陌生,首先是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已經超過60萬人,東南亞新住民至去年年底也已經到達20萬人,大街小巷也林立著各式各樣的東南亞美食餐廳與商品店家。且用「影子」形容,是因為我們對這些人事物常常視而不見。他們是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但彼此之間的隔閡卻又如此遙遠。
即便我們的日常與這些東南亞朋友們如此緊密,年輕人或學生學習外語的第一優先卻仍總多是歐、日、美語言,彷彿這些語言對他們而言才夠「國際化」,似乎還看不到一股學習東南亞語的熱潮出現,更別說把東南亞國家當作出國留學、工作、任教的首選。在台灣,「東南亞」與「國際」這層語意上的斷裂,不僅令人擔憂這波「新南向」政策是否會因為文化等面向的認識不足,進而埋下日後發展的隱憂?!
其實台灣社會還是有人早已開始認真看待與東南亞社會的文化交流與新住民二代教育問題。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邀請到在教育領域深耕20多年,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發系的王大修教授,以及楊文琪助理,從教育與跨文化體驗的觀點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從這些教育計畫中,更進一步引出教育平等與尊重的內涵,以及他們從歷年新住民計畫中汲取的收穫與反思,歡迎大家前來討論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 03月1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廖健苡│哲學星期五策劃、志工
【主講】王大修│國北教大社發系副教授
【與談】楊文琪│國北教大社發系助理
【主辦】東協人力教育中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關於講者】
王大修副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專長為社會學、多元文化、性別與教育、國際志工與服務學習、社會科教學等方面。除專職教學外,更投注心力於新住民語文學習與新住民二代教育的提升。目前建立平臺,媒合NGO、社會企業與輔仁大學等以夥伴關係共同參與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柬埔寨、越南等地偏遠鄉鎮教育合作方案。二十多年來,王大修教授深耕東南亞社會,與輔仁大學羅四維神父引導學生執行「國際夥伴學習(IPBL, International Partner Based Learning)」計畫,結合兩岸學生在柬埔寨與菲律賓進行教育方案。自2013年起,更與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合作,辦理「新住民家庭及二代卓越幸福計畫」,藉由教新住民二代學習母語,傳達教育平等與尊重的內涵。
【參考資料】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官網】
http://asean.ntue.edu.tw/
【東協人力教育中心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UEASEAN/?fref=ts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哲學星期五@台北】―「多元文化視角下的『新南向』」―2017/03/1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除了目前能看到經濟大幅且積極轉往東南亞國家發展外,其他政策方面似乎並沒有特別著墨。其實東南亞的「影子」在台灣大家應該不陌生,首先是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已經超過60萬人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除了目前能看到經濟大幅且積極轉往東南亞國家發展外,其他政策方面似乎並沒有特別著墨。其實東南亞的「影子」在台灣大家應該不陌生,首先是在台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已經超過60萬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pJR7x8R-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你我何關? 2017/03/11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你我何關?」―2017/03/11(六) 19:00@凱達格蘭大道露營區
台灣族群多元,但長久以來政治因素造成不同族群之間嚴重不平等的發展。蔡政府上台不久後她曾正式代表政府為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所受到的不平等與痛苦道歉。並表示已經著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部落公法人的制度,以期落實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
但今年2月18日在原民會正式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中,傳統領域只有80萬公頃,足足比原民會在2002-2007年間做的「傳統領域調查成果」少了100萬公頃,其中排除私有地的作法,不僅為未來傳統領域的土地使用、大型開發案等埋下隱憂,可能影響族人的生活與生態,也大幅度限制了原住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引發許多原住民朋友的強烈抗議並露宿凱道抗爭。
傳統領域的定義為何?現今公告的劃設辦法又有甚麼樣的缺失?這與原住民族文化、甚至與台灣多元文化未來的關係又是甚麼?本次「哲學『非』星期五」特別拉到凱道現場,邀請到幾位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的朋友們從等各個角度,來跟大家討論「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的關係,歡迎各界前來了解、交流。
【時間】2017年03月11日 (六) 19:00–21:00
【地點】凱達格蘭大道1號,台北賓館外帳篷區
【主持】葉浩│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博士
【主講】
Mayaw Biho 馬躍比吼 阿美族 織羅部落
Akoy 簡年佑 阿美族
Hafay Nikar 江長銓 阿美族 Parupu部落
Lralralraonga Ciamalre魯凱族 達魯馬克
Lrakadresenga Muni 溫馨 魯凱族
Mo'o Yaisigana 鄒族 茶山部落和春陽部落
Saumah 黃競文 阿美族 Pasongan部落
Sra Manpo Ciwidian 阿美族 安通部落
【主辦】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哲學星期五@花蓮_東華、哲學星期五@台北
【參考資料】
• 2017年2月18日原民會公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
https://goo.gl/h1XvbN
• 莎瓏、馬躍/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16題問答
https://goo.gl/OUqNvo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YouthFront/
【哲學星期五@花蓮_東華】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HualienDongHwa/?fref=ts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台灣族群多元,但長久以來政治因素造成不同族群之間嚴重不平等的發展。蔡政府上台不久後她曾正式代表政府為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所受到的不平等與痛苦道歉。並表示已經著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部落公法人的制度,以期落實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
但今年2月18日在原民會正式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中,傳統領域只有80萬公頃,足足比原民會在2002-2007年間做的「傳統領域調查成果」少了100萬公頃,其中排除私有地的作法,不僅為未來傳統領域的土地使用、大型開發案等埋下隱憂,可能影響族人的生活與生態,也大幅度限制了原住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引發許多原住民朋友的強烈抗議並露宿凱道抗爭。
傳統領域的定義為何?現今公告的劃設辦法又有甚麼樣的缺失?這與原住民族文化、甚至與台灣多元文化未來的關係又是甚麼?本次「哲學『非』星期五」特別拉到凱道現場,邀請到幾位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的朋友們從等各個角度,來跟大家討論「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的關係,歡迎各界前來了解、交流。
【時間】2017年03月11日 (六) 19:00–21:00
【地點】凱達格蘭大道1號,台北賓館外帳篷區
【主持】葉浩│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博士
【主講】
Mayaw Biho 馬躍比吼 阿美族 織羅部落
Akoy 簡年佑 阿美族
Hafay Nikar 江長銓 阿美族 Parupu部落
Lralralraonga Ciamalre魯凱族 達魯馬克
Lrakadresenga Muni 溫馨 魯凱族
Mo'o Yaisigana 鄒族 茶山部落和春陽部落
Saumah 黃競文 阿美族 Pasongan部落
Sra Manpo Ciwidian 阿美族 安通部落
【主辦】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哲學星期五@花蓮_東華、哲學星期五@台北
【參考資料】
• 2017年2月18日原民會公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
https://goo.gl/h1XvbN
• 莎瓏、馬躍/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16題問答
https://goo.gl/OUqNvo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YouthFront/
【哲學星期五@花蓮_東華】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HualienDongHwa/?fref=ts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與你我何關?」―2017/03/11(六) 19:00@凱達格蘭大道露營區
台灣族群多元,但長久以來政治因素造成不同族群之間嚴重不平等的發展。蔡政府上台不久後她曾正式代表政府為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所受到的不平等與痛苦道歉。並表示已經著手劃設,公告原住民
台灣族群多元,但長久以來政治因素造成不同族群之間嚴重不平等的發展。蔡政府上台不久後她曾正式代表政府為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所受到的不平等與痛苦道歉。並表示已經著手劃設,公告原住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12gWHe7M3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後雨傘思惟─新自由主義下的佛教預示實踐之可能 20170305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後雨傘思惟─新自由主義下的佛教預示實踐之可能」―2017/03/05 (日) 19:30@慕哲咖啡館
新自由主義當道下,在台灣名為「福智團體」的佛教組織,大反其道而行,在意識形態上不與妥協、經濟上避免剝削、也不用費時間心力與惡劣大氛圍鬥爭的情況下,反過來以自身的佛教理念,去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規劃多樣化的城市和農業空間,自行研發制定淨化食品工業的理念與技術,恆常實踐護生環保的生活文化,並以佛教身心靈教育,貫穿這些社會實踐,目前他們已經做到有國際參考價值的規模。
令人好奇的是,是甚麼樣的精神,使得他們能在新自由主義理性統治下重構新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形式,是另一種隱而不顯新自由主義肌理貼合的共生結構?還是一種對抗新自由主義下,找到另類生活形式的出路?
除了與新自由主義生活處境的反省、批判、共生之外,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在民主社會之中,宗教團體在現代生活所扮演的角色,如「福智團體」所展現的預示性政治,是否可以補足代議民主的缺失?或是佛教的當代實踐中,又是如何重塑空間物理與人的主體性,能力,認知等?而佛教組織所經營的食品加工廠,農場,零售店等等…,在多大程度上能為我們思考更靈活開放包容的社會空間提供啟發?更深一層,是否有一個所謂的佛教經濟思想?它與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維產生甚麼樣的衝突、合作?這種以宗教理念核心的社會實驗,是可否在不同層面上得到更廣泛應用?或是這是新自由主義的另一種變形?
本周「哲學『非』星期五」邀請到黃涵榆老師主持,並邀請到香港周永康先生、司徒薇教授,一起談談他們在「後─雨傘運動」借助台灣佛教團體的經驗,在新自由主義氛圍下,尋找香港未來可以踐行的方向。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03月05日 (日)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1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主持】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
【與談】周永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生
司徒薇│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
【講者介紹】
周永康是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社區公民約章發起人。他現正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城市設計及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司徒薇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她的出版多關於香港特區新浪潮電影、香港文化與社會運動、文學、後殖民論述、批判理論、文化與社會抗爭、文化政策與城鄉空間政治等。她是社區文化關注主席,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等民間組織的顧問,WE嘩藍屋、菜園村生態社區規劃工作室、香港文學生活館等成員,也曾任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顧問。
【參考資料】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http://toaf.org.tw/ch/news2.asp?id1=183
【臺灣人文學社官網】
http://twhs.org.tw/main.php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新自由主義當道下,在台灣名為「福智團體」的佛教組織,大反其道而行,在意識形態上不與妥協、經濟上避免剝削、也不用費時間心力與惡劣大氛圍鬥爭的情況下,反過來以自身的佛教理念,去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規劃多樣化的城市和農業空間,自行研發制定淨化食品工業的理念與技術,恆常實踐護生環保的生活文化,並以佛教身心靈教育,貫穿這些社會實踐,目前他們已經做到有國際參考價值的規模。
令人好奇的是,是甚麼樣的精神,使得他們能在新自由主義理性統治下重構新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形式,是另一種隱而不顯新自由主義肌理貼合的共生結構?還是一種對抗新自由主義下,找到另類生活形式的出路?
除了與新自由主義生活處境的反省、批判、共生之外,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在民主社會之中,宗教團體在現代生活所扮演的角色,如「福智團體」所展現的預示性政治,是否可以補足代議民主的缺失?或是佛教的當代實踐中,又是如何重塑空間物理與人的主體性,能力,認知等?而佛教組織所經營的食品加工廠,農場,零售店等等…,在多大程度上能為我們思考更靈活開放包容的社會空間提供啟發?更深一層,是否有一個所謂的佛教經濟思想?它與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思維產生甚麼樣的衝突、合作?這種以宗教理念核心的社會實驗,是可否在不同層面上得到更廣泛應用?或是這是新自由主義的另一種變形?
本周「哲學『非』星期五」邀請到黃涵榆老師主持,並邀請到香港周永康先生、司徒薇教授,一起談談他們在「後─雨傘運動」借助台灣佛教團體的經驗,在新自由主義氛圍下,尋找香港未來可以踐行的方向。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7年03月05日 (日)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1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主持】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
【與談】周永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生
司徒薇│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林亭萱、徐名慧、楊郁婷、徐清恬【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
【講者介紹】
周永康是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社區公民約章發起人。他現正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城市設計及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司徒薇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她的出版多關於香港特區新浪潮電影、香港文化與社會運動、文學、後殖民論述、批判理論、文化與社會抗爭、文化政策與城鄉空間政治等。她是社區文化關注主席,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等民間組織的顧問,WE嘩藍屋、菜園村生態社區規劃工作室、香港文學生活館等成員,也曾任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顧問。
【參考資料】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http://toaf.org.tw/ch/news2.asp?id1=183
【臺灣人文學社官網】
http://twhs.org.tw/main.php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後雨傘思惟─新自由主義下的佛教預示實踐之可能」―2017/03/05 (日) 19:30@慕哲咖啡館
新自由主義當道下,在台灣名為「福智團體」的佛教組織,大反其道而行,在意識形態上不與妥協、經濟上避免剝削、也不用費時間心力與惡劣大氛圍鬥爭的情況下,反過來以自身的佛教
新自由主義當道下,在台灣名為「福智團體」的佛教組織,大反其道而行,在意識形態上不與妥協、經濟上避免剝削、也不用費時間心力與惡劣大氛圍鬥爭的情況下,反過來以自身的佛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4LaxUFF1Y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破土─海外天然獨 20170113
【哲學星期五@台北】―「破土─海外天然獨」―2017/01/1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美國大選準總統川普接到蔡英文的一通電話,並之後在Twitter上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一個平凡無奇、符合事實的稱謂,引起了軒然大波。台灣主權問題、不被國際承認的事實,重新在美、中、台以及東亞地緣政治的角力中,被凸顯出來。
中國認為台灣搞小動作,卻大動作地以航母遼寧號繞行台灣,外交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被拔樁,並要求各國重申「一中政策」。這通電話也讓台灣重新想像美中台關係中,台灣的角色,台灣會是美中博弈賽局中隨時可以被喊價犧牲的棋子,還是台灣會扮演美日安保聯盟中更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為這通電話之後,這段期間,有不少台灣人或美國人評論此事,投書美國報紙,其中有一篇運用台灣國家安全調查報告(美國杜克大學政治系牛銘實教授主持)和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調查資料,由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顏維婷(俄亥俄州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王宏恩(杜克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與丘琦欣(破土New Bloom創刊編輯)共同聯名投稿至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專欄,標題為:〈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向美國社會表達出台灣人是怎麼看待自己。
這些留學海外的年輕世代「為什麼」以及「如何」集結在一起?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為您邀請到上述這篇文章的共同撰稿人之一,台美人年輕世代創辦的網路媒體的《破土》(http://newbloommag.net/)雜誌的主編丘琦欣,跟我們一起談談他近身觀察的新世代海外天然獨現象,以及從他個人觀點談論台灣未來的前途以及青年世代各種介入的可能。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7年 01月 1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丘琦欣│《破土》New Bloom創刊編輯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 破土 (New Bloom)
http://newbloommag.net/
●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
https://goo.gl/uYTCZV (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專欄)
http://newbloommag.net/2017/01/06/taiwanese-identity-shift-wp-tw/
●菜市場政治學─「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http://whogovernstw.org/2017/01/05/whogovernstw5/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美國大選準總統川普接到蔡英文的一通電話,並之後在Twitter上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一個平凡無奇、符合事實的稱謂,引起了軒然大波。台灣主權問題、不被國際承認的事實,重新在美、中、台以及東亞地緣政治的角力中,被凸顯出來。
中國認為台灣搞小動作,卻大動作地以航母遼寧號繞行台灣,外交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被拔樁,並要求各國重申「一中政策」。這通電話也讓台灣重新想像美中台關係中,台灣的角色,台灣會是美中博弈賽局中隨時可以被喊價犧牲的棋子,還是台灣會扮演美日安保聯盟中更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為這通電話之後,這段期間,有不少台灣人或美國人評論此事,投書美國報紙,其中有一篇運用台灣國家安全調查報告(美國杜克大學政治系牛銘實教授主持)和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調查資料,由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顏維婷(俄亥俄州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王宏恩(杜克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與丘琦欣(破土New Bloom創刊編輯)共同聯名投稿至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專欄,標題為:〈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向美國社會表達出台灣人是怎麼看待自己。
這些留學海外的年輕世代「為什麼」以及「如何」集結在一起?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為您邀請到上述這篇文章的共同撰稿人之一,台美人年輕世代創辦的網路媒體的《破土》(http://newbloommag.net/)雜誌的主編丘琦欣,跟我們一起談談他近身觀察的新世代海外天然獨現象,以及從他個人觀點談論台灣未來的前途以及青年世代各種介入的可能。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7年 01月 1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丘琦欣│《破土》New Bloom創刊編輯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 破土 (New Bloom)
http://newbloommag.net/
●The Taiwanese see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not as Chinese
https://goo.gl/uYTCZV (華盛頓郵報的Monkey Cage專欄)
http://newbloommag.net/2017/01/06/taiwanese-identity-shift-wp-tw/
●菜市場政治學─「什麼是「現狀」?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http://whogovernstw.org/2017/01/05/whogovernstw5/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破土─海外天然獨」―2017/01/1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美國大選準總統川普接到蔡英文的一通電話,並之後在Twitter上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一個平凡無奇、符合事實的稱謂,引起了軒然大波。台灣主權問題、不被國際承認的事實,重新在美、中、台以及東亞地緣
美國大選準總統川普接到蔡英文的一通電話,並之後在Twitter上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一個平凡無奇、符合事實的稱謂,引起了軒然大波。台灣主權問題、不被國際承認的事實,重新在美、中、台以及東亞地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SoSePQyag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貧困使人病:從『崩世代』到『貧困世代』的青年處境 20161230
【哲學星期五@台北】-「貧困使人病:從『崩世代』到『貧困世代』的青年處境」—2016/12/30(五)19:30@慕哲咖啡館
草莓族、水蜜桃族、桑葚族、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近年社會不斷出現對青年追求合理勞動生活的責備,似乎低薪就應該是青年勞工的義務與宿命。政府官員也常不忘的提醒青年,先求有、再求好,接受低薪的非典工作將會累積工作經驗,作為追求更好勞動條件的跳板。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昧的壓低工資、降低勞動條件,只是讓青年淪為職場中最弱勢的一群,再加上生活基本需求服務過度商品化發展,最終,讓「貧困世代」的問題持續固著和惡化,而當社會在指責年輕人的同時,更應該好好反省,是什麼樣的政治經濟結構,餵養了這個不正義的結果。
近年來,貧窮議題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除了是傳統社會救助的貧窮線之外,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催使之下,這個議題不斷的擴散、延伸到勞動生活領域,全球數以億計勞工處於持續失業狀態,不穩定就業的急速擴張更讓包括工資、工時等基本勞動條件每況愈下,影響的不只是勞工基本生活的問題,更大大削弱了工會集體談判的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青年世代。因此,近十年來各國勞工團體無不倡議反派遣、反工作貧窮的訴求,希望透過更多立法保障勞工的就業安全,避免勞工陷入「窮忙、窮苦和窮累」的貧困絕境。
從「貧困世代」觀察到的日本現況,已發現青年因低薪、超時工作、職場壓迫及傷害等問題,導致營養失調、精神疾病及自殺等問題增加。貧困及健康惡化往往是互為因果,但社會卻習慣視青年健康為理所當然,忽略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對青年健康的衝擊及對未來的影響。從崩世代到貧困世代,各項的不平等是政治經濟制度下的產物,而這個問題惡化,正侵蝕著台灣一個世代的希望和未來。透過兩本書的對話、兩個社會的比較,可以讓我們更能從問題中釐出因應之道。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共同邀請了瞭解日本脈絡、多年研究台灣勞工議題的林良榮老師和大家一起在2016年的最一次哲學星期五,討論台灣當前貧困世代面對的種種問題。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林良榮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
【主辦】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講者介紹】
林良榮│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曾任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研究專長:勞動法學、法社會學、社會法基礎理論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草莓族、水蜜桃族、桑葚族、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近年社會不斷出現對青年追求合理勞動生活的責備,似乎低薪就應該是青年勞工的義務與宿命。政府官員也常不忘的提醒青年,先求有、再求好,接受低薪的非典工作將會累積工作經驗,作為追求更好勞動條件的跳板。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昧的壓低工資、降低勞動條件,只是讓青年淪為職場中最弱勢的一群,再加上生活基本需求服務過度商品化發展,最終,讓「貧困世代」的問題持續固著和惡化,而當社會在指責年輕人的同時,更應該好好反省,是什麼樣的政治經濟結構,餵養了這個不正義的結果。
近年來,貧窮議題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議題,除了是傳統社會救助的貧窮線之外,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催使之下,這個議題不斷的擴散、延伸到勞動生活領域,全球數以億計勞工處於持續失業狀態,不穩定就業的急速擴張更讓包括工資、工時等基本勞動條件每況愈下,影響的不只是勞工基本生活的問題,更大大削弱了工會集體談判的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青年世代。因此,近十年來各國勞工團體無不倡議反派遣、反工作貧窮的訴求,希望透過更多立法保障勞工的就業安全,避免勞工陷入「窮忙、窮苦和窮累」的貧困絕境。
從「貧困世代」觀察到的日本現況,已發現青年因低薪、超時工作、職場壓迫及傷害等問題,導致營養失調、精神疾病及自殺等問題增加。貧困及健康惡化往往是互為因果,但社會卻習慣視青年健康為理所當然,忽略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對青年健康的衝擊及對未來的影響。從崩世代到貧困世代,各項的不平等是政治經濟制度下的產物,而這個問題惡化,正侵蝕著台灣一個世代的希望和未來。透過兩本書的對話、兩個社會的比較,可以讓我們更能從問題中釐出因應之道。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共同邀請了瞭解日本脈絡、多年研究台灣勞工議題的林良榮老師和大家一起在2016年的最一次哲學星期五,討論台灣當前貧困世代面對的種種問題。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林良榮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
【主辦】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講者介紹】
林良榮│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博士,曾任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研究專長:勞動法學、法社會學、社會法基礎理論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貧困使人病:從『崩世代』到『貧困世代』的青年處境」—2016/12/30(五)19:30@慕哲咖啡館
草莓族、水蜜桃族、桑葚族、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近年社會不斷出現對青年追求合理勞動生活的責備,似乎低薪就應該是青年勞工的義務與宿命。政府官員也常不忘的提醒青年,先求有、再求
草莓族、水蜜桃族、桑葚族、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近年社會不斷出現對青年追求合理勞動生活的責備,似乎低薪就應該是青年勞工的義務與宿命。政府官員也常不忘的提醒青年,先求有、再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58z9ZV6o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謊言世界裡的真實-政治受難者的『心裡話』 20161223
【哲學星期五@台北】-「謊言世界裡的真實-政治受難者的『心裡話』」—2016/12/23(五)19:30@慕哲咖啡館
今年2月29日,人權辦桌工作小組為二二八政治受難者與家屬、街友以及人權工作者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且溫馨的辦桌活動,讓這些受到相似壓迫與壓抑的朋友們,有機會齊聚一堂互相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透過這個活動,希望喚起大眾重視政治受難者與街友的人權,正視那些曾經、或是至今還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的人們。
曾經有著那麼一段歲月,謊言與虛假充斥著整個社會,真言被迫隱藏。人們把那段時間叫做「白色恐怖」。隨著時代的推進,民主在這片土地開始紮根,而解嚴後,彷彿一切再也沒有限制,任何的言語都應能暢所欲言。但是,要知道在經歷過噤聲年代後,傾吐真實並非如此容易,加上處在資訊紛雜的年代裡,我們對於過往的那一段歷史,究竟又能從中獲得甚麼樣的真實?台灣轉型正義的議題,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社會如何撐出一個信任安全的空間,讓受難者打開心房侃侃而談所經歷的苦痛,難道不也是重要的一步?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有機會再與【人權辦桌】合作,邀請到曾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與作家林世煜,與大家分享政治受難者的真實「心裡話」,以及對台灣過往歷史傷痕的思考,歡迎大家一起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Cafe Philo)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1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主持】丁宇徵│哲五志工
【主講】陳欽生│白色恐怖受難者
林世煜│作家、《自由時代》雜誌發行人
【主辦】人權辦桌、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人權辦桌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umanRights.Bando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今年2月29日,人權辦桌工作小組為二二八政治受難者與家屬、街友以及人權工作者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且溫馨的辦桌活動,讓這些受到相似壓迫與壓抑的朋友們,有機會齊聚一堂互相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透過這個活動,希望喚起大眾重視政治受難者與街友的人權,正視那些曾經、或是至今還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的人們。
曾經有著那麼一段歲月,謊言與虛假充斥著整個社會,真言被迫隱藏。人們把那段時間叫做「白色恐怖」。隨著時代的推進,民主在這片土地開始紮根,而解嚴後,彷彿一切再也沒有限制,任何的言語都應能暢所欲言。但是,要知道在經歷過噤聲年代後,傾吐真實並非如此容易,加上處在資訊紛雜的年代裡,我們對於過往的那一段歷史,究竟又能從中獲得甚麼樣的真實?台灣轉型正義的議題,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社會如何撐出一個信任安全的空間,讓受難者打開心房侃侃而談所經歷的苦痛,難道不也是重要的一步?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有機會再與【人權辦桌】合作,邀請到曾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與作家林世煜,與大家分享政治受難者的真實「心裡話」,以及對台灣過往歷史傷痕的思考,歡迎大家一起前來交流。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Cafe Philo)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1樓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6號出口)
【主持】丁宇徵│哲五志工
【主講】陳欽生│白色恐怖受難者
林世煜│作家、《自由時代》雜誌發行人
【主辦】人權辦桌、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羅友維
【人權辦桌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umanRights.Bando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謊言世界裡的真實-政治受難者的『心裡話』」—2016/12/23(五)19:30@慕哲咖啡館
今年2月29日,人權辦桌工作小組為二二八政治受難者與家屬、街友以及人權工作者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且溫馨的辦桌活動,讓這些受到相似壓迫與壓抑的朋友們,有機會齊聚一堂互相分享彼此的人生
今年2月29日,人權辦桌工作小組為二二八政治受難者與家屬、街友以及人權工作者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且溫馨的辦桌活動,讓這些受到相似壓迫與壓抑的朋友們,有機會齊聚一堂互相分享彼此的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7BalBQ1FY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作為一種映照-從花東海岸的小教堂談起 20161202
【哲學星期五@台北】―作為一種映照-從花東海岸的小教堂談起―2016/12/02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台灣最偏遠角落沿花蓮台東海岸座落許多背山面太平洋的小聚落。聚落多為原住民族部落,戰後或有漢民族遷入混居。部落通常極小,人口數不過數百或頂多上千,多以農漁維生。聚落樣貌與台灣西部村落迥異,少見廟宇,卻總有基督宗教教堂矗立。天主教、基督教長老教會和真耶穌教會是最常見的三個教派,教堂規模都不大,卻素樸優美,倒有一種動人的力量。參差的聚落屋舍中有教堂的尖頂和十字架錯落,遂成為花東海岸特殊的景觀。
「教堂,是建築,為一種空間類型;教會,是場所,是形而上的存在。」這些花東海岸上的教堂,構築出了上述信仰與一種類似家庭的生活型態。若再仔細研究這些教堂的建築空間、形式、工法,除了體現基督宗教樸實的原義外,似乎還能進一步反映出在地文化的多樣,場域同時也描述出了當地的心靈樣貌。
2009至2012陳冠華和幾位實踐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利用假期實地測量30間花東海岸的小教堂,並繪製圖面紀錄。而盧昱瑞攝影師則於2016春夏頻繁走訪這些聚落和教堂,透過鏡頭準確的記錄並傳達這些聚落和小教堂的人文景觀。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請到陳冠華和盧昱瑞攝影師,以花東海岸聚落的小教堂測繪與攝影的經驗為本,和大家聊聊花東海岸的人文地貌;以及透過這些特殊的時空切片,所可能映照出的一些台灣人文風景。歡迎各位朋友前來參加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 02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程文宗│義大利米蘭布雷拉高等美術學院碩士
【主講】陳冠華│建築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盧昱瑞│攝影師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台灣最偏遠角落沿花蓮台東海岸座落許多背山面太平洋的小聚落。聚落多為原住民族部落,戰後或有漢民族遷入混居。部落通常極小,人口數不過數百或頂多上千,多以農漁維生。聚落樣貌與台灣西部村落迥異,少見廟宇,卻總有基督宗教教堂矗立。天主教、基督教長老教會和真耶穌教會是最常見的三個教派,教堂規模都不大,卻素樸優美,倒有一種動人的力量。參差的聚落屋舍中有教堂的尖頂和十字架錯落,遂成為花東海岸特殊的景觀。
「教堂,是建築,為一種空間類型;教會,是場所,是形而上的存在。」這些花東海岸上的教堂,構築出了上述信仰與一種類似家庭的生活型態。若再仔細研究這些教堂的建築空間、形式、工法,除了體現基督宗教樸實的原義外,似乎還能進一步反映出在地文化的多樣,場域同時也描述出了當地的心靈樣貌。
2009至2012陳冠華和幾位實踐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利用假期實地測量30間花東海岸的小教堂,並繪製圖面紀錄。而盧昱瑞攝影師則於2016春夏頻繁走訪這些聚落和教堂,透過鏡頭準確的記錄並傳達這些聚落和小教堂的人文景觀。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請到陳冠華和盧昱瑞攝影師,以花東海岸聚落的小教堂測繪與攝影的經驗為本,和大家聊聊花東海岸的人文地貌;以及透過這些特殊的時空切片,所可能映照出的一些台灣人文風景。歡迎各位朋友前來參加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2016年 12月 02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程文宗│義大利米蘭布雷拉高等美術學院碩士
【主講】陳冠華│建築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盧昱瑞│攝影師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作為一種映照-從花東海岸的小教堂談起―2016/12/02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台灣最偏遠角落沿花蓮台東海岸座落許多背山面太平洋的小聚落。聚落多為原住民族部落,戰後或有漢民族遷入混居。部落通常極小,人口數不過數百或頂多上千,多以農漁維生。聚落樣貌與台灣西部村落迥
台灣最偏遠角落沿花蓮台東海岸座落許多背山面太平洋的小聚落。聚落多為原住民族部落,戰後或有漢民族遷入混居。部落通常極小,人口數不過數百或頂多上千,多以農漁維生。聚落樣貌與台灣西部村落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_eIv-tcR0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詩的虛構自畫像─廖人話『廖人』 20161111
【哲學星期五@台北】―「詩的虛構自畫像─廖人話『廖人』」―2016/11/1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廖人跳上天空╱炸掉自己╱火星四濺╱廖人退避大廈╱擠進旋轉門╱鐵棒盾牌,堵住門口╱廖人踩廖人肩膀╱跳上天空╱樹裡有風╱廖人乘風飛翔╱在高處開花╱一隻廖腳,踩進大廈╱盾牌一擊,仰倒在地╱一隻廖手,滿地亂摸╱撿起一隻廖嘴╱朝前方丟──╱──高高飛翔,穿越旋轉門╱漂亮著陸。廖腳一踏╱說不出話╱玻璃門後,第一線廖人╱被衝倒在地╱第二線廖人出動╱倒地的廖人被拆開╱裝上引擎╱一臺臺拼裝廖車╱衝出門外╱將廖人攔腰撞斷」
蘇格蘭哲學家休謨說自我是虛構,沒有自我同一性。詩人正毫無顧忌地把虛構當作前提,藉由虛構去捕捉各個片斷中可能的真實、自我,虛構一個百無聊賴足以暫時自戀到無以復加的自我,然後加以擁抱、崇拜、唾棄、踐踏,直到讓虛假占滿身心靈,任憑這虛假的自我,創造出獨我論烏托邦,畏縮地卻縱情嘲笑那早一去不復返的真實─自我、他人、世界。
詩人善於虛構自我,自殘地將自我分成一塊塊、細細地解剖,將貪、嗔、癡放大到無限去接引那個充滿神聖的自大,在應付世俗的忙碌中,充滿怨恨地將自己遠遠拋在腦後,盡可能地迴避自己;人也任其召喚眾生之靈,在不堪之中,在破碎的他人苦難之中,慰藉著關懷弱勢的虛榮,好讓自己綑綁入肉,創造出受虐的自由,更自欺地以為,自我正在幽暗中發出微弱且緩慢的微光。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詩人廖人談「廖人如何被肢解與自我肢解」,並請到詩人莫問狂擔任見證,在充滿詩意的自我肢解祭儀中,堆疊出更多虛構的話語,迎接/讚嘆/目送/驅趕廖人一程。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1月 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廖人 │詩人
【與談】 莫問狂│詩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主講│廖人(廖育正)│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13:廖人詩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534
廖人,廖育正,1982年生於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生。曾獲國藝會藝評臺首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楊牧詩獎。著有《廖人詩集:13》。
首作《13》,以干擾、迂迴、葷腥不忌的垃圾語言,刺探社會的荒誕實相,質問詩的邊界與美的底線,如十三回地獄劇場,合為一概念完整的藝術表達。2016年獲楊牧詩獎的作品集《浪花兇惡》則舒緩、淡然,保留文字節奏性,凝神於身體與自然的交會感,是生活的多方隱喻。《浪花兇惡》風格迥異於《13》,寫作較早,發表較晚。
●與談│莫問狂(聶豪)│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班
http://blog.roodo.com/books11100630758/archives/50596716.html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廖人跳上天空╱炸掉自己╱火星四濺╱廖人退避大廈╱擠進旋轉門╱鐵棒盾牌,堵住門口╱廖人踩廖人肩膀╱跳上天空╱樹裡有風╱廖人乘風飛翔╱在高處開花╱一隻廖腳,踩進大廈╱盾牌一擊,仰倒在地╱一隻廖手,滿地亂摸╱撿起一隻廖嘴╱朝前方丟──╱──高高飛翔,穿越旋轉門╱漂亮著陸。廖腳一踏╱說不出話╱玻璃門後,第一線廖人╱被衝倒在地╱第二線廖人出動╱倒地的廖人被拆開╱裝上引擎╱一臺臺拼裝廖車╱衝出門外╱將廖人攔腰撞斷」
蘇格蘭哲學家休謨說自我是虛構,沒有自我同一性。詩人正毫無顧忌地把虛構當作前提,藉由虛構去捕捉各個片斷中可能的真實、自我,虛構一個百無聊賴足以暫時自戀到無以復加的自我,然後加以擁抱、崇拜、唾棄、踐踏,直到讓虛假占滿身心靈,任憑這虛假的自我,創造出獨我論烏托邦,畏縮地卻縱情嘲笑那早一去不復返的真實─自我、他人、世界。
詩人善於虛構自我,自殘地將自我分成一塊塊、細細地解剖,將貪、嗔、癡放大到無限去接引那個充滿神聖的自大,在應付世俗的忙碌中,充滿怨恨地將自己遠遠拋在腦後,盡可能地迴避自己;人也任其召喚眾生之靈,在不堪之中,在破碎的他人苦難之中,慰藉著關懷弱勢的虛榮,好讓自己綑綁入肉,創造出受虐的自由,更自欺地以為,自我正在幽暗中發出微弱且緩慢的微光。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詩人廖人談「廖人如何被肢解與自我肢解」,並請到詩人莫問狂擔任見證,在充滿詩意的自我肢解祭儀中,堆疊出更多虛構的話語,迎接/讚嘆/目送/驅趕廖人一程。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1月 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廖人 │詩人
【與談】 莫問狂│詩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主講│廖人(廖育正)│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13:廖人詩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534
廖人,廖育正,1982年生於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生。曾獲國藝會藝評臺首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楊牧詩獎。著有《廖人詩集:13》。
首作《13》,以干擾、迂迴、葷腥不忌的垃圾語言,刺探社會的荒誕實相,質問詩的邊界與美的底線,如十三回地獄劇場,合為一概念完整的藝術表達。2016年獲楊牧詩獎的作品集《浪花兇惡》則舒緩、淡然,保留文字節奏性,凝神於身體與自然的交會感,是生活的多方隱喻。《浪花兇惡》風格迥異於《13》,寫作較早,發表較晚。
●與談│莫問狂(聶豪)│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班
http://blog.roodo.com/books11100630758/archives/50596716.html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詩的虛構自畫像─廖人話『廖人』」―2016/11/11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廖人跳上天空╱炸掉自己╱火星四濺╱廖人退避大廈╱擠進旋轉門╱鐵棒盾牌,堵住門口╱廖人踩廖人肩膀╱跳上天空╱樹裡有風╱廖人乘風飛翔╱在高處開花╱一隻廖腳,踩進大廈╱盾牌一擊,仰倒在地╱
「廖人跳上天空╱炸掉自己╱火星四濺╱廖人退避大廈╱擠進旋轉門╱鐵棒盾牌,堵住門口╱廖人踩廖人肩膀╱跳上天空╱樹裡有風╱廖人乘風飛翔╱在高處開花╱一隻廖腳,踩進大廈╱盾牌一擊,仰倒在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W9LBjGfk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糧食貿易全球化的危機:以一杯咖啡為例 20161028
【哲學星期五@台北】-「糧食貿易全球化的危機:以一杯咖啡為例」-2016/10/28(五)@慕哲咖啡館
糧食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單純使人溫飽的食物,而是一個可以囤積、炒作、獲利的商品。在全球化及其伴隨的新自由主義影響之下,糧食背後更涉及許多政治經濟商業利益,一個國家要生產什麼作物到消費者如何選擇已經不再是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而是一個全球食物體系結構下的必然。農作物也不再是為了滿足人類基本需求,而是為了在市場上交易、有時甚至是為了政治控制而存在。
由科技造就的全球化縮短甚至消弭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全球化之下的人、物、資本及資訊等更是可以快速流動。於是,出現大型跨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將生產、加工、包裝的程序分散不同國家進行。一個農民要種植什麼逐漸受到國際市場的制約,而他們的競爭對手有時更是數千公里以外的跨國企業。對糧食安全的衝擊就是當地的食物體系被改變了,農民生產的是國際市場要求的作物,而非本國人民所需要的糧食。當糧食過度依賴國外進口、喪失自給能力時,民眾就容易被物價波動衝擊,而糧食價格上漲時,經濟弱勢族群更是首當其衝。此外,各國小農也會因為無法壓低成本而逐漸面臨被跨國企業消滅的危機。
所有的物品/資源在被商業化後似乎都免不了會出現一個共同的現象—階層化。全球化之下的食品貿易亦然。全球性的食物取得階層化或是兩極化,這也造成營養攝取、健康問題的兩極化。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邀請了從事公平/直接貿易咖啡的黃尚卿創辦人來分享為什麼世界上咖啡大國幾乎等於永遠貧窮的國家。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0月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黃尚卿│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負責人
【主辦】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講者介紹】
黃尚卿 │美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專注於國際發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與國際貿易;曾志工於世界展望會、台灣反貪腐組織、美國伊拉克女性協會等;曾任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統籌;現任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老闆兼撞鐘、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副理事長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糧食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單純使人溫飽的食物,而是一個可以囤積、炒作、獲利的商品。在全球化及其伴隨的新自由主義影響之下,糧食背後更涉及許多政治經濟商業利益,一個國家要生產什麼作物到消費者如何選擇已經不再是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而是一個全球食物體系結構下的必然。農作物也不再是為了滿足人類基本需求,而是為了在市場上交易、有時甚至是為了政治控制而存在。
由科技造就的全球化縮短甚至消弭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全球化之下的人、物、資本及資訊等更是可以快速流動。於是,出現大型跨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將生產、加工、包裝的程序分散不同國家進行。一個農民要種植什麼逐漸受到國際市場的制約,而他們的競爭對手有時更是數千公里以外的跨國企業。對糧食安全的衝擊就是當地的食物體系被改變了,農民生產的是國際市場要求的作物,而非本國人民所需要的糧食。當糧食過度依賴國外進口、喪失自給能力時,民眾就容易被物價波動衝擊,而糧食價格上漲時,經濟弱勢族群更是首當其衝。此外,各國小農也會因為無法壓低成本而逐漸面臨被跨國企業消滅的危機。
所有的物品/資源在被商業化後似乎都免不了會出現一個共同的現象—階層化。全球化之下的食品貿易亦然。全球性的食物取得階層化或是兩極化,這也造成營養攝取、健康問題的兩極化。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邀請了從事公平/直接貿易咖啡的黃尚卿創辦人來分享為什麼世界上咖啡大國幾乎等於永遠貧窮的國家。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0月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黃尚卿│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負責人
【主辦】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講者介紹】
黃尚卿 │美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專注於國際發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與國際貿易;曾志工於世界展望會、台灣反貪腐組織、美國伊拉克女性協會等;曾任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統籌;現任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老闆兼撞鐘、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副理事長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台北】-「糧食貿易全球化的危機:以一杯咖啡為例」-2016/10/28(五)@慕哲咖啡館
糧食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單純使人溫飽的食物,而是一個可以囤積、炒作、獲利的商品。在全球化及其伴隨的新自由主義影響之下,糧食背後更涉及許多政治經濟商業利益,一個國家要生產什麼作物到消費者如何選擇
糧食在現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單純使人溫飽的食物,而是一個可以囤積、炒作、獲利的商品。在全球化及其伴隨的新自由主義影響之下,糧食背後更涉及許多政治經濟商業利益,一個國家要生產什麼作物到消費者如何選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Fv84cohkM0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黃尚卿:我們如何幫助咖啡農脫離貧困? 20161028
點亮咖啡負責人黃尚卿本週(2016年10月28日)來到哲學星期五,分享了咖啡農如何在國際貿易市場下更陷貧窮,以及作為咖啡經營者與消費者,如何透過我們自己個人的力量來幫助他們脫離貧窮。黃尚卿在其中談到了:
一、貧窮國家與咖啡生產國之關係;
二、國際一般貿易模式,在這模式下,咖啡農是處於弱勢的;
三、公平貿易模式如何解決咖啡農的弱勢問題?
四、直接貿易是什麼?其如何補公平貿易不足處?
五、作為經營者或消費者,我們每個人能如何幫助咖啡農?
全程實況請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8ADi8YYCo
【時間】 2016年 10月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黃尚卿│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負責人
【主辦】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一、貧窮國家與咖啡生產國之關係;
二、國際一般貿易模式,在這模式下,咖啡農是處於弱勢的;
三、公平貿易模式如何解決咖啡農的弱勢問題?
四、直接貿易是什麼?其如何補公平貿易不足處?
五、作為經營者或消費者,我們每個人能如何幫助咖啡農?
全程實況請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8ADi8YYCo
【時間】 2016年 10月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黃尚卿│台北市直接貿易咖啡廳「The Lightened點亮咖啡」負責人
【主辦】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點亮咖啡負責人黃尚卿本週(2016年10月28日)來到哲學星期五,分享了咖啡農如何在國際貿易市場下更陷貧窮,以及作為咖啡經營者與消費者,如何透過我們自己個人的力量來幫助他們脫離貧窮。黃尚卿在其中談到了:
一、貧窮國家與咖啡生產國之關係;
二、國際一般貿易模式,在這模式下,咖啡農是處於弱勢的;
三、
一、貧窮國家與咖啡生產國之關係;
二、國際一般貿易模式,在這模式下,咖啡農是處於弱勢的;
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h1qvMK9Dc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澳客』養成術:打工度假旅遊須知 20161021
【哲學星期五@台北】-「『澳客』養成術:打工度假旅遊須知」—2016/10/21(五)19:30@慕哲咖啡館
由於台灣實施22K方案,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尋找人生的第一桶金變成相當熱門的生涯規劃的選項,自2011年以來平均兩萬多將近三萬的台灣人前往澳洲打工,也是世界各國前往澳洲打工的人數第二名(僅次於英國)。如此的打工熱潮持續下,也讓人開始重視澳洲打工度假的權益問題,究竟澳洲打工度假是可以期待的美夢,還是只是做個在異地受人剝削的台勞呢?
廖根葆就是一位在澳洲受到嚴重剝削的背包客,也因為這樣的經歷投入了澳洲工會,在組織裡做志工學習外,也協助後進的背包客們如何爭取自身勞動的相關權益。許韋婷也是同樣在澳洲經歷到這樣的剝削,亦創立了「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關注台灣年輕人在國外的勞動問題並協助改善。
本週【哲學星期五】很榮幸的邀請到兩位,來跟我們分享打工度假的案例以及要注意的勞動權益,並且也可以暸解兩位在投入相關組織的經歷。一方面讓想前往澳洲掏金的夥伴可以順利當個「澳客」,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要應對自身勞動權益受損的台灣勞動者有所借鏡與學習,歡迎大家來聆聽、交流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0月2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江博緯│哲學星期五志工
【主講】 廖根葆│NUW澳洲全國工人工會組織者台灣代表
許韋婷│T-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創辦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圖輯]那些年我們一起夢到的爛工作:打工度假的真面目
https://goo.gl/bmWL4g
•《被忽視的跨國勞動新篇章-打工度假》許韋婷
http://we-report.org/node/7757/report
【NUW澳洲工會 FB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NUWzh
【T-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 FB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why/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由於台灣實施22K方案,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尋找人生的第一桶金變成相當熱門的生涯規劃的選項,自2011年以來平均兩萬多將近三萬的台灣人前往澳洲打工,也是世界各國前往澳洲打工的人數第二名(僅次於英國)。如此的打工熱潮持續下,也讓人開始重視澳洲打工度假的權益問題,究竟澳洲打工度假是可以期待的美夢,還是只是做個在異地受人剝削的台勞呢?
廖根葆就是一位在澳洲受到嚴重剝削的背包客,也因為這樣的經歷投入了澳洲工會,在組織裡做志工學習外,也協助後進的背包客們如何爭取自身勞動的相關權益。許韋婷也是同樣在澳洲經歷到這樣的剝削,亦創立了「T-WHY台灣打工度假青年」,關注台灣年輕人在國外的勞動問題並協助改善。
本週【哲學星期五】很榮幸的邀請到兩位,來跟我們分享打工度假的案例以及要注意的勞動權益,並且也可以暸解兩位在投入相關組織的經歷。一方面讓想前往澳洲掏金的夥伴可以順利當個「澳客」,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要應對自身勞動權益受損的台灣勞動者有所借鏡與學習,歡迎大家來聆聽、交流與討論。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10月2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江博緯│哲學星期五志工
【主講】 廖根葆│NUW澳洲全國工人工會組織者台灣代表
許韋婷│T-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創辦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葉浩【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圖輯]那些年我們一起夢到的爛工作:打工度假的真面目
https://goo.gl/bmWL4g
•《被忽視的跨國勞動新篇章-打工度假》許韋婷
http://we-report.org/node/7757/report
【NUW澳洲工會 FB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NUWzh
【T-WHY 台灣打工度假青年 FB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why/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哲學星期五@台北】-「『澳客』養成術:打工度假旅遊須知」—2016/10/21(五)19:30@慕哲咖啡館
由於台灣實施22K方案,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尋找人生的第一桶金變成相當熱門的生涯規劃的選項,自2011年以來平均兩萬多將近三萬的台灣人前往澳洲打工,也是世界各國前往澳洲打工的人數第二名(僅次
由於台灣實施22K方案,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尋找人生的第一桶金變成相當熱門的生涯規劃的選項,自2011年以來平均兩萬多將近三萬的台灣人前往澳洲打工,也是世界各國前往澳洲打工的人數第二名(僅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9MBWtMQD0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 20160930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2016/09/3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整,首先至2016年10月1日起調為126元,明年1月1日再調整為133元。按勞動部的統計,將約有近162萬的勞工因此「受惠」,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移工和部份工時者。
162萬人「受惠」的言下之意,是指國內有約九分之一的勞工長期處在低薪的狀態,他們的生活因低薪而受到衝擊。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雖規定每年原則於第三季召開,但每次審議結果幾乎都在勞資雙方無法取得共識之下,由行政部門獨斷調整,最終結果總是資方跳腳、勞工失望,審議委員會喪失其意義。因此,到底調整基本工資應考量的因素為何?該如何定義基本工資?是否有其他因素應該納入考量?例如,現在的基本工資是否能讓勞工負擔得起良好的居住環境及健康的飲食?能滿足基本的健康需求嗎?或者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都是接下來政府擬定最低工資法時應審慎思考的問題。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了長期研究台灣勞工政策的李健鴻老師,針對本次基本工資的調整,以及未來最低工資法的發展把脈,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6年 9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李健鴻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整,首先至2016年10月1日起調為126元,明年1月1日再調整為133元。按勞動部的統計,將約有近162萬的勞工因此「受惠」,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移工和部份工時者。
162萬人「受惠」的言下之意,是指國內有約九分之一的勞工長期處在低薪的狀態,他們的生活因低薪而受到衝擊。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雖規定每年原則於第三季召開,但每次審議結果幾乎都在勞資雙方無法取得共識之下,由行政部門獨斷調整,最終結果總是資方跳腳、勞工失望,審議委員會喪失其意義。因此,到底調整基本工資應考量的因素為何?該如何定義基本工資?是否有其他因素應該納入考量?例如,現在的基本工資是否能讓勞工負擔得起良好的居住環境及健康的飲食?能滿足基本的健康需求嗎?或者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都是接下來政府擬定最低工資法時應審慎思考的問題。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了長期研究台灣勞工政策的李健鴻老師,針對本次基本工資的調整,以及未來最低工資法的發展把脈,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6年 9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李健鴻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2016/09/3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MECkkxTmc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