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星期五@台北】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 20160930
【哲學星期五@台北】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 20160930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2016/09/3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整,首先至2016年10月1日起調為126元,明年1月1日再調整為133元。按勞動部的統計,將約有近162萬的勞工因此「受惠」,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移工和部份工時者。
162萬人「受惠」的言下之意,是指國內有約九分之一的勞工長期處在低薪的狀態,他們的生活因低薪而受到衝擊。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雖規定每年原則於第三季召開,但每次審議結果幾乎都在勞資雙方無法取得共識之下,由行政部門獨斷調整,最終結果總是資方跳腳、勞工失望,審議委員會喪失其意義。因此,到底調整基本工資應考量的因素為何?該如何定義基本工資?是否有其他因素應該納入考量?例如,現在的基本工資是否能讓勞工負擔得起良好的居住環境及健康的飲食?能滿足基本的健康需求嗎?或者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都是接下來政府擬定最低工資法時應審慎思考的問題。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了長期研究台灣勞工政策的李健鴻老師,針對本次基本工資的調整,以及未來最低工資法的發展把脈,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6年 9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李健鴻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整,首先至2016年10月1日起調為126元,明年1月1日再調整為133元。按勞動部的統計,將約有近162萬的勞工因此「受惠」,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移工和部份工時者。
162萬人「受惠」的言下之意,是指國內有約九分之一的勞工長期處在低薪的狀態,他們的生活因低薪而受到衝擊。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雖規定每年原則於第三季召開,但每次審議結果幾乎都在勞資雙方無法取得共識之下,由行政部門獨斷調整,最終結果總是資方跳腳、勞工失望,審議委員會喪失其意義。因此,到底調整基本工資應考量的因素為何?該如何定義基本工資?是否有其他因素應該納入考量?例如,現在的基本工資是否能讓勞工負擔得起良好的居住環境及健康的飲食?能滿足基本的健康需求嗎?或者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都是接下來政府擬定最低工資法時應審慎思考的問題。
【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共同邀請了長期研究台灣勞工政策的李健鴻老師,針對本次基本工資的調整,以及未來最低工資法的發展把脈,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6年 9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孫友聯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 李健鴻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講者介紹】
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就業安全政策、彈性安全制度、勞工政策、勞動市場分析。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Facebook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hri
【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官網】
http://www.tahri.org.tw/
【台灣勞工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台灣勞工陣線官網】
http://labor.ng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台北】―「 扭轉血汗經濟:基本工資如何影響健康」―2016/09/30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
2016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在7月26日資方代表惡意缺席、9月8日資方七名代表僅二名出席之下,終於做出決議:月薪將由20,008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5%;時薪分二階段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MECkkxTmc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從德國轉型正義看台灣─兼論Google Map 如何協助歷史記憶公共化? 20160923
【哲學星期五@台北】―「從德國轉型正義看台灣─兼論Google Map 如何協助歷史記憶公共化?」―2016/09/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聯邦德國透過兩次轉型正義,讓自己從二戰與冷戰後的陰影裡走出,透過不斷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國際社會願意高度信任的法治國家,也因此跳脫在二戰之後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困局,成為歐盟重要的領導力量。
聯邦德國進行的第一次轉型正義,肇始於二戰之後西方盟軍對納粹戰犯的審判、以及推動德國公部門與企業高層「去納粹化」的工作。但因不久後冷戰爆發,這波轉型正義只持續到1948年。之後要等到一九六○年代,隨著耶路撒冷大審判、法蘭克福大審判、六八學運、以及一九七○年代美國拍攝的《納粹大屠殺》(Holocaust)電視影集在西德獲得極高收視率,西德社會才又重新踏上轉型正義之路。第二次轉型正義是在兩德民主統一後,為了處理前東德共產政權的黨產與政治迫害問題而推動。
參照台灣當前轉型正義的議題,民間和政府可以做甚麼?。未來從政府架構上,總統府下有「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行政院下則有「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但是,是否能真正發揮功能還在未定之數。花亦芬老師提出:台灣在網路科技上有我們自己的優勢。如何從別人累積的歷史經驗裡,進一步思考,利用先端的網路科技如Google Map的輔助,來建置歷史記憶公共化資料庫,讓全體國民都可以共同參與跟轉型正義相關的歷史記憶資料建置,這可能是台灣轉型正義可以開創的新格局,也可為人類民主史提供處理歷史創傷新的經驗。
何時不再只有受害者而沒有加害者的半套真相?何時不再只有受難者的哀號,維持一個掩蓋加害者的體制,而淪為敷衍式的轉型正義?轉型正義的成功與否,在於集體對過去錯誤與罪惡是否具有深刻反省的意志,難道不是從制度面(行政、立法、司法)與民間一起努力,才能去清理、清除還在發炎中的歷史傷痛,重新面對共同生活的可能,而不會讓人在傷痛中繼續添加怨懟、仇恨、猜忌而彼此傷害?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邀請花亦芬老師在這場演講將跟大家深入來談,台灣可以從德國轉型正義的歷程裡學到什麼經驗?我們又該如何思考自己可以走的路?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09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花亦芬│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花亦芬專文: 賦予歷史記憶真正有尊嚴的框架
http://www.storm.mg/article/155883
● 花亦芬:用轉型正義打造信任,德國的曲折路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03-opinion-yfhua-transitional-justice/
● 葉虹靈、黃丞儀/給蔡英文總統的轉型正義備忘錄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ransitional-justice
● 焦點評論:蔡英文應出面主導轉型正義(黃丞儀、葉虹靈、吳叡人、黃長玲、陳俊宏)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621/37277466/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聯邦德國透過兩次轉型正義,讓自己從二戰與冷戰後的陰影裡走出,透過不斷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國際社會願意高度信任的法治國家,也因此跳脫在二戰之後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困局,成為歐盟重要的領導力量。
聯邦德國進行的第一次轉型正義,肇始於二戰之後西方盟軍對納粹戰犯的審判、以及推動德國公部門與企業高層「去納粹化」的工作。但因不久後冷戰爆發,這波轉型正義只持續到1948年。之後要等到一九六○年代,隨著耶路撒冷大審判、法蘭克福大審判、六八學運、以及一九七○年代美國拍攝的《納粹大屠殺》(Holocaust)電視影集在西德獲得極高收視率,西德社會才又重新踏上轉型正義之路。第二次轉型正義是在兩德民主統一後,為了處理前東德共產政權的黨產與政治迫害問題而推動。
參照台灣當前轉型正義的議題,民間和政府可以做甚麼?。未來從政府架構上,總統府下有「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行政院下則有「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但是,是否能真正發揮功能還在未定之數。花亦芬老師提出:台灣在網路科技上有我們自己的優勢。如何從別人累積的歷史經驗裡,進一步思考,利用先端的網路科技如Google Map的輔助,來建置歷史記憶公共化資料庫,讓全體國民都可以共同參與跟轉型正義相關的歷史記憶資料建置,這可能是台灣轉型正義可以開創的新格局,也可為人類民主史提供處理歷史創傷新的經驗。
何時不再只有受害者而沒有加害者的半套真相?何時不再只有受難者的哀號,維持一個掩蓋加害者的體制,而淪為敷衍式的轉型正義?轉型正義的成功與否,在於集體對過去錯誤與罪惡是否具有深刻反省的意志,難道不是從制度面(行政、立法、司法)與民間一起努力,才能去清理、清除還在發炎中的歷史傷痛,重新面對共同生活的可能,而不會讓人在傷痛中繼續添加怨懟、仇恨、猜忌而彼此傷害?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邀請花亦芬老師在這場演講將跟大家深入來談,台灣可以從德國轉型正義的歷程裡學到什麼經驗?我們又該如何思考自己可以走的路?
(感謝【青平台】、【慕哲咖啡館】贊助場地,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
【時間】 2016年 09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花亦芬│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吳豐維、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直播】林士傑【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
【參考資料】
●花亦芬專文: 賦予歷史記憶真正有尊嚴的框架
http://www.storm.mg/article/155883
● 花亦芬:用轉型正義打造信任,德國的曲折路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03-opinion-yfhua-transitional-justice/
● 葉虹靈、黃丞儀/給蔡英文總統的轉型正義備忘錄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ransitional-justice
● 焦點評論:蔡英文應出面主導轉型正義(黃丞儀、葉虹靈、吳叡人、黃長玲、陳俊宏)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621/37277466/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從德國轉型正義看台灣─兼論Google Map 如何協助歷史記憶公共化?」―2016/09/23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聯邦德國透過兩次轉型正義,讓自己從二戰與冷戰後的陰影裡走出,透過不斷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國際社會願意高度信任的法治國家,也因此跳脫在二戰之後被
聯邦德國透過兩次轉型正義,讓自己從二戰與冷戰後的陰影裡走出,透過不斷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國際社會願意高度信任的法治國家,也因此跳脫在二戰之後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51eYg_xeQ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文創─資本邏輯下台灣文化的去路? 20160401
【哲學星期五@台北】―「文創─資本邏輯下台灣文化的去路?」―2016/04/01(五) 19:30@慕哲咖啡館
現代人是否已經有沒有辦法跳脫資本主義邏輯的思考方式?
去年上任的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曾有感而發地說:「台北過去10年充滿假文創,此話永不收回!」這句話背後透露的是台灣這十年來,各種媒體、開發商、文化投機者高舉著文化(文創)大旗,行販賣商品之實。
文化原本具有讓人自主思考及發展多元社會的功能。然而,資本主義過度擴張,使得文化依附且強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依循此脈絡,人們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再深刻思考,反扼殺了文化的本質。以追求利潤(金錢)為主要目標的資本主義邏輯,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文化與藝術價值被拿來當作交換的籌碼,或是以迎合市場需求而失去主體的原創性。
時值今日,資本主義的影響已不再侷限於商業行為,還高度滲透入文化創意產業、民生、媒體、體制設計等層面。究竟資本主義邏輯對這些面向造成什麼問題?又是如何產生影響?出路為何?以上都是思索台灣文化未來時無可避免的議題。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與【慕哲人社】合作,由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主持,邀請到輔仁大學社會系戴伯芬教授以及創業家周奕成,以他們長期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觀察角度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資本主義對台灣文化發展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台灣文化未來走向與發展的願景,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6年 04月 0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與談】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周奕成│作家、創業家
【主辦】 慕哲人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吳豐維、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羅友維
【慕哲人社Facebook粉絲頁】
https://goo.gl/oCiBhn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現代人是否已經有沒有辦法跳脫資本主義邏輯的思考方式?
去年上任的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曾有感而發地說:「台北過去10年充滿假文創,此話永不收回!」這句話背後透露的是台灣這十年來,各種媒體、開發商、文化投機者高舉著文化(文創)大旗,行販賣商品之實。
文化原本具有讓人自主思考及發展多元社會的功能。然而,資本主義過度擴張,使得文化依附且強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依循此脈絡,人們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再深刻思考,反扼殺了文化的本質。以追求利潤(金錢)為主要目標的資本主義邏輯,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文化與藝術價值被拿來當作交換的籌碼,或是以迎合市場需求而失去主體的原創性。
時值今日,資本主義的影響已不再侷限於商業行為,還高度滲透入文化創意產業、民生、媒體、體制設計等層面。究竟資本主義邏輯對這些面向造成什麼問題?又是如何產生影響?出路為何?以上都是思索台灣文化未來時無可避免的議題。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與【慕哲人社】合作,由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主持,邀請到輔仁大學社會系戴伯芬教授以及創業家周奕成,以他們長期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觀察角度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資本主義對台灣文化發展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台灣文化未來走向與發展的願景,歡迎大家前來交流。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6年 04月 0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與談】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周奕成│作家、創業家
【主辦】 慕哲人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吳豐維、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羅友維
【慕哲人社Facebook粉絲頁】
https://goo.gl/oCiBhn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文創─資本邏輯下台灣文化的去路?」―2016/04/01(五) 19:30@慕哲咖啡館
現代人是否已經有沒有辦法跳脫資本主義邏輯的思考方式?
去年上任的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曾有感而發地說:「台北過去10年充滿假文創,此話永不收回!」這句話背後透露的是台灣這十年來,各
現代人是否已經有沒有辦法跳脫資本主義邏輯的思考方式?
去年上任的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曾有感而發地說:「台北過去10年充滿假文創,此話永不收回!」這句話背後透露的是台灣這十年來,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WuG3lSZ9I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哲學abc─跟孩子一起思考 20160219
【哲學星期五@台北】―《哲學abc─跟孩子一起思考》―2016/02/19(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活動有中法逐步口譯※
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儘管學齡前兒童通常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輔助,但透過說一個故事、一張圖片或動態影像,都可以引領他們進入概念化的世界,展開一場具有哲思的對話。跟孩子談「哲學」聽起來有點嚴肅,但若哲學的重點是思考,或許經過一些設計,我們便可以將一個較抽象,與概念相連結的哲思世界帶入與孩子對話之中。
年齡其實應該不是問題,跟孩子的溝通重點可以放在如何開始、引導、而在過程中,大人們又應該創營造甚麼情境、扮演甚麼角色,才能與孩子們創造出所謂的「哲學時刻」,讓孩子們由「童言童語」中逐漸理出邏輯、覺察到自己與他人的看法、反思,並進一步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
本次很高興邀請到法國當代哲學家Oscar Brenifier(奧斯卡‧柏尼菲)主講,也請到台灣的文學家與哲學家,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與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與談,跟大家一起來討論該如何陪孩子們一起進行哲學思考,歡迎大小朋友們都一起前來交流分享。
(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6年 02月 19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廖健苡│【哲學星期五@台北】策劃行政
【主講】 奧斯卡‧柏尼菲│哲學家、作家
【與談】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羅友維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活動有中法逐步口譯※
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儘管學齡前兒童通常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輔助,但透過說一個故事、一張圖片或動態影像,都可以引領他們進入概念化的世界,展開一場具有哲思的對話。跟孩子談「哲學」聽起來有點嚴肅,但若哲學的重點是思考,或許經過一些設計,我們便可以將一個較抽象,與概念相連結的哲思世界帶入與孩子對話之中。
年齡其實應該不是問題,跟孩子的溝通重點可以放在如何開始、引導、而在過程中,大人們又應該創營造甚麼情境、扮演甚麼角色,才能與孩子們創造出所謂的「哲學時刻」,讓孩子們由「童言童語」中逐漸理出邏輯、覺察到自己與他人的看法、反思,並進一步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
本次很高興邀請到法國當代哲學家Oscar Brenifier(奧斯卡‧柏尼菲)主講,也請到台灣的文學家與哲學家,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榆與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吳豐維與談,跟大家一起來討論該如何陪孩子們一起進行哲學思考,歡迎大小朋友們都一起前來交流分享。
(本活動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6年 02月 19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廖健苡│【哲學星期五@台北】策劃行政
【主講】 奧斯卡‧柏尼菲│哲學家、作家
【與談】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汪業翔【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羅友維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哲學abc─跟孩子一起思考》―2016/02/19(五) 19:30@慕哲咖啡館
※活動有中法逐步口譯※
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儘管學齡前兒童通常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輔助,但透過說一個故事、一張圖片或動態影像,都可以引領他們進入概念化的世界,展開一場具有哲思的對話。
※活動有中法逐步口譯※
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儘管學齡前兒童通常還不識字,沒有文字輔助,但透過說一個故事、一張圖片或動態影像,都可以引領他們進入概念化的世界,展開一場具有哲思的對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oXWt54QiA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走向「報導者」─非營利媒體與深度報導之路 2015/12/25
【哲學星期五@台北】―「走向『報導者』─非營利媒體與深度報導之路」―2015/12/25(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如果有一個媒體,他們說新聞不「即時」、不追求「點閱率」,你還想閱讀?反過來想,我們只滿足「即時」會不會遺漏了「求證」與「深度」?然而,流通在言論市場中,若是大多數人只看「點閱率」的文章,我們會遺漏了些甚麼?是否有些媒體為了衝高點閱率,討好讀者之際,而失去新聞自主性以及報導者應該下的功夫,造成新聞報導品質不斷向下沉淪?
《報導者》是以公益基金會運作的非營利新媒體,結合許多經驗豐富的優秀台灣媒體工作者,這些人不乏放棄了商業媒體的高薪,為了心中那個理想的媒體而投身《報導者》。這也讓我們可以反思台灣現實上媒體環境為何呢?這個環境可以足以讓一個非營利、不賣廣告、只靠贊助者(排除政黨與政治人物)捐款的媒體生存?或是一個營利的媒體出現了甚麼問題為了營利妥協了甚麼?《報導者》的贊助者一律「不擁有、不干預、不回收」,像這樣的非營利媒體要保護甚麼樣重要的價值呢?
在目前以編輯重製為主導、不以「原生」新聞產出為主的「內容農場」充斥在台灣的媒體環境,他們反其道而行,回歸新聞「原生、負責任」的初衷,要求充足時間製作且經查證。《報導者》還將自己的原生報導,更採用創用CC方式授權轉載,並將所有程式開放原始碼,實施攝影共有版權及開放編輯室。
2015年終的 【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為您邀請媒體經驗豐富又充滿熱情、理想與浪漫的《報導者》團隊中幾位成員,分別是總編輯何榮幸、總主筆李雪莉、記者陳貞樺等,三人各自從他們的立場與觀點去說明當下商業媒體充斥台灣的現況,非營利媒體的必要性及其可能遭遇到的問題、以及展示目前他們所進行的深入調查性報導。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年 12月 2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報導者》總主筆
陳貞樺│《報導者》記者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報導者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報導者》官網】
https://www.twreporter.org/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如果有一個媒體,他們說新聞不「即時」、不追求「點閱率」,你還想閱讀?反過來想,我們只滿足「即時」會不會遺漏了「求證」與「深度」?然而,流通在言論市場中,若是大多數人只看「點閱率」的文章,我們會遺漏了些甚麼?是否有些媒體為了衝高點閱率,討好讀者之際,而失去新聞自主性以及報導者應該下的功夫,造成新聞報導品質不斷向下沉淪?
《報導者》是以公益基金會運作的非營利新媒體,結合許多經驗豐富的優秀台灣媒體工作者,這些人不乏放棄了商業媒體的高薪,為了心中那個理想的媒體而投身《報導者》。這也讓我們可以反思台灣現實上媒體環境為何呢?這個環境可以足以讓一個非營利、不賣廣告、只靠贊助者(排除政黨與政治人物)捐款的媒體生存?或是一個營利的媒體出現了甚麼問題為了營利妥協了甚麼?《報導者》的贊助者一律「不擁有、不干預、不回收」,像這樣的非營利媒體要保護甚麼樣重要的價值呢?
在目前以編輯重製為主導、不以「原生」新聞產出為主的「內容農場」充斥在台灣的媒體環境,他們反其道而行,回歸新聞「原生、負責任」的初衷,要求充足時間製作且經查證。《報導者》還將自己的原生報導,更採用創用CC方式授權轉載,並將所有程式開放原始碼,實施攝影共有版權及開放編輯室。
2015年終的 【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為您邀請媒體經驗豐富又充滿熱情、理想與浪漫的《報導者》團隊中幾位成員,分別是總編輯何榮幸、總主筆李雪莉、記者陳貞樺等,三人各自從他們的立場與觀點去說明當下商業媒體充斥台灣的現況,非營利媒體的必要性及其可能遭遇到的問題、以及展示目前他們所進行的深入調查性報導。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年 12月 2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報導者》總主筆
陳貞樺│《報導者》記者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梁家瑜【海報設計】徐名慧、楊郁婷、林亭萱、徐清恬【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摘要】賴韋蓁、林安冬、李濃、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報導者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報導者》官網】
https://www.twreporter.org/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走向『報導者』─非營利媒體與深度報導之路」―2015/12/25(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如果有一個媒體,他們說新聞不「即時」、不追求「點閱率」,你還想閱讀?反過來想,我們只滿足「即時」會不會遺漏了「求證」與「深度」?然而,流通在言論市場中,若是大多數人只看「點閱率」
如果有一個媒體,他們說新聞不「即時」、不追求「點閱率」,你還想閱讀?反過來想,我們只滿足「即時」會不會遺漏了「求證」與「深度」?然而,流通在言論市場中,若是大多數人只看「點閱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Dt0k1C0z4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鳥瞰」的侷限:從法國觀點重訪《查理周刊》事件 20150130
【哲學星期五@台北】―「鳥瞰」的侷限:從法國觀點重訪《查理周刊》事件―2015/ 01/ 30 (五) 19:30
2015 年 1 月 7 日,兩名暴徒闖入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社,報復該刊對於穆罕默德的褻瀆,槍殺了十二名雜誌社成員,並造成十一人受輕重傷,震驚了全世界。全球輿論立即掀起了「我是查理」(Je suisCharlie)的運動,三十國的領袖也破天荒地齊聚巴黎,領上百萬人的遊行隊伍,表達對於言論自由的捍衛。在其他區域,亦掀起了許多的反查理周刊提出「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與反西方霸權的反省與示威遊行。逝者已矣,暴徒已亡,但查理周刊的陰影仍在天空盤旋。
從表象看來,此件暴行是對於言論自由的侵害,意圖讓公共輿論對於宗教禁忌噤聲。深層地看,此事件並非獨立事件,它深深嵌入法國當代歷史文化的發展肌理,與法國長期的嘲諷文化傳統、政教分離的憲政文化、擺盪在宗教寬容與族群同化之間的移民政策都密不可分。此事的後續發展,更可以看到基督教與回教之間文明衝突的軌跡。身處法國文化脈絡「之外」的我們,很容易落入「鳥瞰」的侷限:只見粗略的地景輪廓,而忽略了微小而深刻的細節。當我們簡單地以西方 vs.東方、基督教 vs.回教、帝國 vs.殖民地的框架定義「查理周刊」事件,無論我們妄加自稱「我是查理」或「我不是查理」,都無法公平地看待這一件發生在巴黎的本土攻擊事件。
本周哲五邀請了法國文化協會主任歐陽勵文(Olivier RICHARD)與長期留法的政治大學政治系翁燕菁教授,由兩位講者將我們從「鳥瞰」的視野拉入法國的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理解查理周刊事件以及它的後續發展與意義。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 年 01 月 30 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講】 歐陽勵文 Olivier RICHARD│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翁燕菁│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
【主辦】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盧易詩
【哲學星期五 Facebook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獨立媒體學院官網】
http://www.indiemedia.tw/
【獨立媒體學院 Facebook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diemedia.tw
2015 年 1 月 7 日,兩名暴徒闖入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社,報復該刊對於穆罕默德的褻瀆,槍殺了十二名雜誌社成員,並造成十一人受輕重傷,震驚了全世界。全球輿論立即掀起了「我是查理」(Je suisCharlie)的運動,三十國的領袖也破天荒地齊聚巴黎,領上百萬人的遊行隊伍,表達對於言論自由的捍衛。在其他區域,亦掀起了許多的反查理周刊提出「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與反西方霸權的反省與示威遊行。逝者已矣,暴徒已亡,但查理周刊的陰影仍在天空盤旋。
從表象看來,此件暴行是對於言論自由的侵害,意圖讓公共輿論對於宗教禁忌噤聲。深層地看,此事件並非獨立事件,它深深嵌入法國當代歷史文化的發展肌理,與法國長期的嘲諷文化傳統、政教分離的憲政文化、擺盪在宗教寬容與族群同化之間的移民政策都密不可分。此事的後續發展,更可以看到基督教與回教之間文明衝突的軌跡。身處法國文化脈絡「之外」的我們,很容易落入「鳥瞰」的侷限:只見粗略的地景輪廓,而忽略了微小而深刻的細節。當我們簡單地以西方 vs.東方、基督教 vs.回教、帝國 vs.殖民地的框架定義「查理周刊」事件,無論我們妄加自稱「我是查理」或「我不是查理」,都無法公平地看待這一件發生在巴黎的本土攻擊事件。
本周哲五邀請了法國文化協會主任歐陽勵文(Olivier RICHARD)與長期留法的政治大學政治系翁燕菁教授,由兩位講者將我們從「鳥瞰」的視野拉入法國的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理解查理周刊事件以及它的後續發展與意義。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 年 01 月 30 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講】 歐陽勵文 Olivier RICHARD│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翁燕菁│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
【主辦】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盧易詩
【哲學星期五 Facebook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獨立媒體學院官網】
http://www.indiemedia.tw/
【獨立媒體學院 Facebook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diemedia.tw
【哲學星期五@台北】―「鳥瞰」的侷限:從法國觀點重訪《查理周刊》事件―2015/ 01/ 30 (五) 19:30
2015 年 1 月 7 日,兩名暴徒闖入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社,報復該刊對於穆罕默德的褻瀆,槍殺了十二名雜誌社成員,並造成十一人受輕重傷,震驚了全世界。全球輿論立即掀起了「我是查
2015 年 1 月 7 日,兩名暴徒闖入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社,報復該刊對於穆罕默德的褻瀆,槍殺了十二名雜誌社成員,並造成十一人受輕重傷,震驚了全世界。全球輿論立即掀起了「我是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H_DxuihEQ
0
0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雨傘與太陽花之間的曖昧 20150125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雨傘與太陽花之間的曖昧」- 2015/01/25(日)14:00@慕哲咖啡館
去年發生在東亞地區的兩大佔領運動――太陽花與雨傘――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背景,諸如中國的擴張所造成生存情境的擠壓、行政權膨脹所造成民主的危機、新自由主義所帶來新型態的宰制與掠奪、殖民情境在全球化時代的變化、新型態本土意識的出現、年輕族群的正義問題與抵抗意識等等。但明顯地,兩個運動之間也有著不同的脈絡與發展,諸如與中國的距離、獨立政府與選舉所扮演的牽制作用、本土傳統的穩固性差異、不同社會運動的串連效應、運動的結果,以及後續需面對的問題等等。
這些異同背景與發展所涉及的複雜性涵蓋在地、區域到全球力場的連動與壓縮關係。因此,理解與詮釋觀點的層次化與動態化,也就是納入不同位置與層次的觀察點並且在之間移動,似乎可以穿插、交織出另一種立體圖像,以呼應這兩個運動的動態與複雜構成。
這個論壇因此特別邀請兩位主講人來討論太陽花與雨傘運動之間的關係。司徒薇老師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比較文學博士,其學術背景是當代歐陸哲學、後殖民,以及中港台文化研究;她在雨傘運動期間參與港大策略事務,且是「流動民主教室」 與 「文化監暴」(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成員。林泉忠老師是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其研究領域是東亞國際關係;他有兩岸三地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其研究領域,因此特別關注這兩個運動的發展、結果,以及中國的反應。兩位講者除了自身對兩運動的關懷之外,也帶有從在地到區域與全球的動態觀察視角。透過他們與台灣在地社群的討論,我們希望可以交織出兩個運動之間從普同到特異的不同參照關係,協助我們打開它們的意義與影響範圍、反省並評估策略的運用,以及掌握未來的困難與可能性。
【時間】2015年 1月 25日 (日) 14:00–17: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司徒薇│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林泉忠│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去年發生在東亞地區的兩大佔領運動――太陽花與雨傘――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背景,諸如中國的擴張所造成生存情境的擠壓、行政權膨脹所造成民主的危機、新自由主義所帶來新型態的宰制與掠奪、殖民情境在全球化時代的變化、新型態本土意識的出現、年輕族群的正義問題與抵抗意識等等。但明顯地,兩個運動之間也有著不同的脈絡與發展,諸如與中國的距離、獨立政府與選舉所扮演的牽制作用、本土傳統的穩固性差異、不同社會運動的串連效應、運動的結果,以及後續需面對的問題等等。
這些異同背景與發展所涉及的複雜性涵蓋在地、區域到全球力場的連動與壓縮關係。因此,理解與詮釋觀點的層次化與動態化,也就是納入不同位置與層次的觀察點並且在之間移動,似乎可以穿插、交織出另一種立體圖像,以呼應這兩個運動的動態與複雜構成。
這個論壇因此特別邀請兩位主講人來討論太陽花與雨傘運動之間的關係。司徒薇老師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比較文學博士,其學術背景是當代歐陸哲學、後殖民,以及中港台文化研究;她在雨傘運動期間參與港大策略事務,且是「流動民主教室」 與 「文化監暴」(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成員。林泉忠老師是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其研究領域是東亞國際關係;他有兩岸三地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其研究領域,因此特別關注這兩個運動的發展、結果,以及中國的反應。兩位講者除了自身對兩運動的關懷之外,也帶有從在地到區域與全球的動態觀察視角。透過他們與台灣在地社群的討論,我們希望可以交織出兩個運動之間從普同到特異的不同參照關係,協助我們打開它們的意義與影響範圍、反省並評估策略的運用,以及掌握未來的困難與可能性。
【時間】2015年 1月 25日 (日) 14:00–17: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司徒薇│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林泉忠│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主辦】台灣人文學社、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雨傘與太陽花之間的曖昧」- 2015/01/25(日)14:00@慕哲咖啡館
去年發生在東亞地區的兩大佔領運動――太陽花與雨傘――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背景,諸如中國的擴張所造成生存情境的擠壓、行政權膨脹所造成民主的危機、新自由主義所帶來新型態的宰制與掠奪、殖民情境在全
去年發生在東亞地區的兩大佔領運動――太陽花與雨傘――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背景,諸如中國的擴張所造成生存情境的擠壓、行政權膨脹所造成民主的危機、新自由主義所帶來新型態的宰制與掠奪、殖民情境在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6fT2E5fph0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特權的進化?─從西耶斯戰文對台灣特權現象的反芻 20150123
【哲學星期五@台北】─「特權的進化?─從西耶斯戰文對台灣特權現象的反芻」2015/01/23(五) 19:30
特權指的是為一群人、一個階級,在法律上提供特別的待遇。特權常常是合法的,卻是不公平的;特權對擁有者是「理所當然」,卻讓沒有特權的人「難以忍受」。
特權現象不僅是根植於「想要比別人有更多利益」的人性問題;它無法逃脫政治,雖然人們彼此共同生活,卻由於制度的特許,讓一群人擁有更多的權力;還有因為偏見與迷信,如膚色、種族、性別、宗教等因素,加深了人與人的壓迫與蔑視;它也是歷史的,人類在主人與奴隸的角色穿梭、在殖民主義中被「自以為高尚的集體野蠻」所攫獲,而讓被殖民者陷於不幸與悲慘。人類是否註定在平等與不平等的鬥爭中永恆輪迴著?
在歐洲的歷史上,不事生產貴族與教士,擁有比從事生產的農工商業的人較多的權力,這也是法國大革命西耶斯《論特權》一書所要彰顯的社會不公平。它也呼應了18世紀以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資本主義三位一體的西方霸權。時至今日,許多社會習於高呼「公平正義」,而「特權」卻善於隱匿,如幽靈般如影隨形,在不同的時空中,不斷地變形。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論特權》的譯者梁家瑜先生來主講,除了談論法國大革命前後不同的特權變形外,並邀請大家一起思考「何謂台灣特權現象?」以及這個特權現象的結構性因素為何?同時,我們也邀請吳豐維教授擔任與談,也從倫理學的角度,來檢視特權現象,思考在台灣我們缺乏了甚麼樣的公平正義原則?有甚麼方式,可以讓特權無所遁形? 歡迎大家一起來思考。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年 01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梁家瑜│「小小書房」社會學讀書會召集人、《論特權》譯者
【與談】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論特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2885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特權指的是為一群人、一個階級,在法律上提供特別的待遇。特權常常是合法的,卻是不公平的;特權對擁有者是「理所當然」,卻讓沒有特權的人「難以忍受」。
特權現象不僅是根植於「想要比別人有更多利益」的人性問題;它無法逃脫政治,雖然人們彼此共同生活,卻由於制度的特許,讓一群人擁有更多的權力;還有因為偏見與迷信,如膚色、種族、性別、宗教等因素,加深了人與人的壓迫與蔑視;它也是歷史的,人類在主人與奴隸的角色穿梭、在殖民主義中被「自以為高尚的集體野蠻」所攫獲,而讓被殖民者陷於不幸與悲慘。人類是否註定在平等與不平等的鬥爭中永恆輪迴著?
在歐洲的歷史上,不事生產貴族與教士,擁有比從事生產的農工商業的人較多的權力,這也是法國大革命西耶斯《論特權》一書所要彰顯的社會不公平。它也呼應了18世紀以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資本主義三位一體的西方霸權。時至今日,許多社會習於高呼「公平正義」,而「特權」卻善於隱匿,如幽靈般如影隨形,在不同的時空中,不斷地變形。
本週【哲學星期五@台北】邀請到《論特權》的譯者梁家瑜先生來主講,除了談論法國大革命前後不同的特權變形外,並邀請大家一起思考「何謂台灣特權現象?」以及這個特權現象的結構性因素為何?同時,我們也邀請吳豐維教授擔任與談,也從倫理學的角度,來檢視特權現象,思考在台灣我們缺乏了甚麼樣的公平正義原則?有甚麼方式,可以讓特權無所遁形? 歡迎大家一起來思考。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5年 01月 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梁家瑜│「小小書房」社會學讀書會召集人、《論特權》譯者
【與談】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 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論特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2885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特權的進化?─從西耶斯戰文對台灣特權現象的反芻」2015/01/23(五) 19:30
特權指的是為一群人、一個階級,在法律上提供特別的待遇。特權常常是合法的,卻是不公平的;特權對擁有者是「理所當然」,卻讓沒有特權的人「難以忍受」。
特權現象不僅是根植於「想要比別人有更多
特權指的是為一群人、一個階級,在法律上提供特別的待遇。特權常常是合法的,卻是不公平的;特權對擁有者是「理所當然」,卻讓沒有特權的人「難以忍受」。
特權現象不僅是根植於「想要比別人有更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KRaVBtySE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同志文學」的發明 / Invention of Tongzhi Literature 20141226
【哲學星期五@台北】─《「同志文學」的發明 / Invention of Tongzhi Literature》- 2014/12/26(五)19:30@慕哲咖啡館
隨著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腳步,台灣文化也正面臨轉變,性別已成為文化論述和實踐不可缺乏的部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性別和同志運動如何影響台灣的文學世界呢?而文學與社會又是如何產生互動的?
本週哲學星期五邀請了台灣著名「酷兒作家」紀大偉主講,他曾於1994年《島嶼邊緣》雜誌(1991年創刊)的「酷兒Queer」專號發表文章,可以說是早期把同志和酷兒的話語、翻譯及運動的討論帶入台灣的代表之一。對台灣社會與文學而言,這場運動無疑也是一場跨語際和跨學科的文化運動。
紀大偉主張「同志文學」是台灣的發明。這番主張並不是要夜郎自大地歌頌台灣多有發明創意,而是要指出同志文學是特殊性的(particular),而不是普遍性的(universal)。雖然台灣深受英美同志運動的「普世價值」所影響(例如「出櫃是美德」這個想法),但是台灣生產的同志文學卻很難逐一對應到同性戀題裁的英美文學。這裡說的「對應」到第一世界──或可說是「翻譯回去」給第一世界看──並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因為同志文學充滿台灣歷史上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例如,同志總是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句老掉牙的格言綁在一起,可是這句格言並不能──也不必──翻譯回去給第一世界看。
「中華民國在台灣」長期壓抑同性戀(也就是說,同性戀只能隱私,跟公共無緣);1980年代末期解嚴加速國外種種觀念進入台灣(也就是說,出現翻譯的新一波高峰)--這些歷史事件都決定「同志文學」在台灣生成甚麼形狀。紀大偉強調:首先,同志文學跟「翻譯」(以及外來語)和「公共」(以及公共化、公共論述等等)無法切割;其次,「翻譯」和「公共」互相影響。「同志」、「酷兒」、「拉子」等等外來語提供了同性戀公共性得以生成的契機,就好像為葡萄藤提供了得以攀附的葡萄架;但這些外來語一方面推動公共性,另一方面也被公共性所改寫:外來語在不斷被公共化的過程中被本土化了,越來越偏離英文「原版」。
「同志」、「酷兒」、「拉子」早就背離「gay」、「queer」、「lesbian」了,可是語言的背離往往比忠誠有趣。紀大偉的報告將討論下列作品:杜修蘭小說《逆女》、舞鶴小說《鬼兒與阿妖》、〈一個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以及桑梓蘭專書《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The Emerging Lesbian)。這三個作品恰好都洩漏出對於翻譯暨公共的執迷。
藉由作品的分析討論,以及對台灣同志文學發展脈絡的觀察,我們不禁想到,不知不覺中,「公共化」已變成現今流行的政治修辭,但它究竟在什麼意義下被理解呢?而翻譯外來語的努力,果真可以帶來知識或價值的「在地化」?這些都是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的問題。
*巧遇耶誕周末,歡迎大家穿戴有紅/白/綠的衣物或飾品,歲末年終一起溫馨小聚!
【時間】 2014年 12月 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陳妙芬│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候選人
【主講】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比較文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紀大偉發表的作品,可於個人網頁自由下載。
https://nccu.academia.edu/TaweiChi
※《島嶼邊緣》雜誌(1991年創刊),第10期,「酷兒Queer」專號,1994年。
http://www.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IsleMargin/queer/index.ht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隨著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腳步,台灣文化也正面臨轉變,性別已成為文化論述和實踐不可缺乏的部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性別和同志運動如何影響台灣的文學世界呢?而文學與社會又是如何產生互動的?
本週哲學星期五邀請了台灣著名「酷兒作家」紀大偉主講,他曾於1994年《島嶼邊緣》雜誌(1991年創刊)的「酷兒Queer」專號發表文章,可以說是早期把同志和酷兒的話語、翻譯及運動的討論帶入台灣的代表之一。對台灣社會與文學而言,這場運動無疑也是一場跨語際和跨學科的文化運動。
紀大偉主張「同志文學」是台灣的發明。這番主張並不是要夜郎自大地歌頌台灣多有發明創意,而是要指出同志文學是特殊性的(particular),而不是普遍性的(universal)。雖然台灣深受英美同志運動的「普世價值」所影響(例如「出櫃是美德」這個想法),但是台灣生產的同志文學卻很難逐一對應到同性戀題裁的英美文學。這裡說的「對應」到第一世界──或可說是「翻譯回去」給第一世界看──並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因為同志文學充滿台灣歷史上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例如,同志總是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句老掉牙的格言綁在一起,可是這句格言並不能──也不必──翻譯回去給第一世界看。
「中華民國在台灣」長期壓抑同性戀(也就是說,同性戀只能隱私,跟公共無緣);1980年代末期解嚴加速國外種種觀念進入台灣(也就是說,出現翻譯的新一波高峰)--這些歷史事件都決定「同志文學」在台灣生成甚麼形狀。紀大偉強調:首先,同志文學跟「翻譯」(以及外來語)和「公共」(以及公共化、公共論述等等)無法切割;其次,「翻譯」和「公共」互相影響。「同志」、「酷兒」、「拉子」等等外來語提供了同性戀公共性得以生成的契機,就好像為葡萄藤提供了得以攀附的葡萄架;但這些外來語一方面推動公共性,另一方面也被公共性所改寫:外來語在不斷被公共化的過程中被本土化了,越來越偏離英文「原版」。
「同志」、「酷兒」、「拉子」早就背離「gay」、「queer」、「lesbian」了,可是語言的背離往往比忠誠有趣。紀大偉的報告將討論下列作品:杜修蘭小說《逆女》、舞鶴小說《鬼兒與阿妖》、〈一個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以及桑梓蘭專書《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The Emerging Lesbian)。這三個作品恰好都洩漏出對於翻譯暨公共的執迷。
藉由作品的分析討論,以及對台灣同志文學發展脈絡的觀察,我們不禁想到,不知不覺中,「公共化」已變成現今流行的政治修辭,但它究竟在什麼意義下被理解呢?而翻譯外來語的努力,果真可以帶來知識或價值的「在地化」?這些都是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的問題。
*巧遇耶誕周末,歡迎大家穿戴有紅/白/綠的衣物或飾品,歲末年終一起溫馨小聚!
【時間】 2014年 12月 26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陳妙芬│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及哲學博士候選人
【主講】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比較文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紀大偉發表的作品,可於個人網頁自由下載。
https://nccu.academia.edu/TaweiChi
※《島嶼邊緣》雜誌(1991年創刊),第10期,「酷兒Queer」專號,1994年。
http://www.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IsleMargin/queer/index.htm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同志文學」的發明 / Invention of Tongzhi Literature》- 2014/12/26(五)19:30@慕哲咖啡館
隨著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腳步,台灣文化也正面臨轉變,性別已成為文化論述和實踐不可缺乏的部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性別和同志運動如何
隨著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腳步,台灣文化也正面臨轉變,性別已成為文化論述和實踐不可缺乏的部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性別和同志運動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wSZWkpjRo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Open Your Eyes─ 『黨產』 知多少? 20141205
【哲學星期五@台北】─「Open Your Eyes─ 『黨產』 知多少?」 2014/12/05 (五) 19:30
馬英九自2005年起提出2008年底前「黨產歸零」,2009年擔任黨主席一再重申將再2011年把黨產全部處理完畢,2014地方選舉國民黨大敗,辭去黨主席,一再延宕、言猶在耳的「黨產歸零」,是否就此成為泡影?
國民黨「黨產」是「黨庫通國庫、國庫通黨庫」威權時代的殘餘,黨產還持續地發揮其效果:它難道不是國民黨在「鞏固地方樁腳」以及酬庸的必要工具? 每次鋪天蓋地的選舉廣告,難道不是黨產的「運用巧妙」?黨產牽動著可見與不可見的政商關係,讓台灣民主受到了威脅。
2014年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了,看起來黨產好像發揮不大,一方面,選舉輸贏,並非國民黨沒使用;另一方面,黨產歸零,為的是民主制度價值的建立。2014的選舉,與其說是政黨之間的輸贏,倒不如說是國民黨執政出了大問題,以及近年來公民運動蓬勃的結果。台灣民主依然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需要藉由公民覺醒、監督與參與,才可能打造一個良善的政治環境。
2016的大選,黨產是否會繼續發揮「惡」的效果?
本周【哲學星期五】為您邀請到耙資料很厲害的公民記者林雨蒼先生,中國國民黨的黨產研究者羅承宗先生,為大家說明黨產在「哪裡」?有多少錢的黨產應該「歸零」,而歸零後的黨產,應該將財產交給誰呢? 他們除了告訴我們「黨產就在你身邊」 之外,還要跟我們詳細說明:黨產不僅是黨產,它如何影響了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以及民主代議政治公平競爭的侵害。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2月 0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林雨蒼│公民記者
羅承宗│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助理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馬英九承諾加保證 6年來黨產歸零跳票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22/437731/
●黨產歸零聯盟
http://zero-kmt.blogspot.tw/
●國民黨黨產之惡│蕭新煌 2014.09.12
http://www.peoplenews.tw/news/51960e83-0499-4ab3-ba9a-d78b8f64cd2d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馬英九自2005年起提出2008年底前「黨產歸零」,2009年擔任黨主席一再重申將再2011年把黨產全部處理完畢,2014地方選舉國民黨大敗,辭去黨主席,一再延宕、言猶在耳的「黨產歸零」,是否就此成為泡影?
國民黨「黨產」是「黨庫通國庫、國庫通黨庫」威權時代的殘餘,黨產還持續地發揮其效果:它難道不是國民黨在「鞏固地方樁腳」以及酬庸的必要工具? 每次鋪天蓋地的選舉廣告,難道不是黨產的「運用巧妙」?黨產牽動著可見與不可見的政商關係,讓台灣民主受到了威脅。
2014年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了,看起來黨產好像發揮不大,一方面,選舉輸贏,並非國民黨沒使用;另一方面,黨產歸零,為的是民主制度價值的建立。2014的選舉,與其說是政黨之間的輸贏,倒不如說是國民黨執政出了大問題,以及近年來公民運動蓬勃的結果。台灣民主依然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需要藉由公民覺醒、監督與參與,才可能打造一個良善的政治環境。
2016的大選,黨產是否會繼續發揮「惡」的效果?
本周【哲學星期五】為您邀請到耙資料很厲害的公民記者林雨蒼先生,中國國民黨的黨產研究者羅承宗先生,為大家說明黨產在「哪裡」?有多少錢的黨產應該「歸零」,而歸零後的黨產,應該將財產交給誰呢? 他們除了告訴我們「黨產就在你身邊」 之外,還要跟我們詳細說明:黨產不僅是黨產,它如何影響了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以及民主代議政治公平競爭的侵害。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2月 05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林雨蒼│公民記者
羅承宗│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所助理教授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
【參考資料】
●馬英九承諾加保證 6年來黨產歸零跳票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22/437731/
●黨產歸零聯盟
http://zero-kmt.blogspot.tw/
●國民黨黨產之惡│蕭新煌 2014.09.12
http://www.peoplenews.tw/news/51960e83-0499-4ab3-ba9a-d78b8f64cd2d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Open Your Eyes─ 『黨產』 知多少?」 2014/12/05 (五) 19:30
馬英九自2005年起提出2008年底前「黨產歸零」,2009年擔任黨主席一再重申將再2011年把黨產全部處理完畢,2014地方選舉國民黨大敗,辭去黨主席,一再延宕、言猶在耳的「黨
馬英九自2005年起提出2008年底前「黨產歸零」,2009年擔任黨主席一再重申將再2011年把黨產全部處理完畢,2014地方選舉國民黨大敗,辭去黨主席,一再延宕、言猶在耳的「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64JLak8OI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回去『說故事』─趙德胤談台灣電影的浮華與現實 20141128
【哲學星期五@台北】─「回去『說故事』─趙德胤談台灣電影的浮華與現實」 2014/11/28 (五) 19:30
2014年第51屆金馬獎之後,中國電影的突出表現,帶出了各自不同的設想與隱憂。此時,似乎更值得來思考台灣電影的問題:重點可能不僅是大家關心台灣電影是否得獎、得多少獎?而是去思考長期以來,台灣是否在電影的人才培育、制度設計上,足以讓創作者拍出好電影?也就是檢視標榜以文創產業的台灣,國家整體制度是否提供支撐創作者良好的環境,還是在台灣的創作者只能夠依賴不斷地自我激勵與自力救濟?
我們看到「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不可能,因為電影政策本身就是政治性、國家性。但這種政治性,不是讓政策走向去指導電影創作,或淪為政令宣導,而是在制度面,將政策制定指向保障創作的獨立性及豐富性。缺乏國家對電影工業的積極思考時,是否會讓位給弱肉強食的商業邏輯,而迴避了政府應有的責任?
全球電影產業已進入一個高資本、高技術門檻的賽局,在這個充滿競爭門檻中,我們看到一位異數。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請李雪莉小姐主持,趙德胤導演主講,做為一位台灣新生的電影導演,趙德胤過去以獨立製作和小資本方式打出一片天,他怎麼來看這遊戲規則?這個規則對台灣電影和創作者的影響為何?他如何看待台灣這十年來台灣電影的沒落、復興與瓶頸?我們的機會與挑戰為何?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1月 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李雪莉│文字影像工作者&台灣記協執委
【主講】 趙德胤│導演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盧易詩
【參考資料】
●主講者介紹
趙德胤出生於緬甸靠近中國邊境的小鎮,十六歲赴台求學,開始用鏡頭帶著自己和觀眾看世界。三十二歲的他,以《冰毒》這部電影,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連續三部與緬甸有關的劇情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更讓世界注意到,在翁山蘇姬和軍政府外,還有一個深受全球化影響的,庶民觀點的緬甸。
●李雪莉:別在乎別人的定義──專訪《冰毒》導演趙德胤│2014.08.18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02/article/1750
●[人物] 被迫移動的孤獨靈魂碰撞 — 專訪《冰毒》導演趙德胤、演員王興洪、吳可熙│2014.07.16
http://hypesphere.com/?p=33746
●《冰毒》趙德胤:重點不是怎麼拍,而是故事的敘事核心是什麼│2014.07.16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3021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2014年第51屆金馬獎之後,中國電影的突出表現,帶出了各自不同的設想與隱憂。此時,似乎更值得來思考台灣電影的問題:重點可能不僅是大家關心台灣電影是否得獎、得多少獎?而是去思考長期以來,台灣是否在電影的人才培育、制度設計上,足以讓創作者拍出好電影?也就是檢視標榜以文創產業的台灣,國家整體制度是否提供支撐創作者良好的環境,還是在台灣的創作者只能夠依賴不斷地自我激勵與自力救濟?
我們看到「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不可能,因為電影政策本身就是政治性、國家性。但這種政治性,不是讓政策走向去指導電影創作,或淪為政令宣導,而是在制度面,將政策制定指向保障創作的獨立性及豐富性。缺乏國家對電影工業的積極思考時,是否會讓位給弱肉強食的商業邏輯,而迴避了政府應有的責任?
全球電影產業已進入一個高資本、高技術門檻的賽局,在這個充滿競爭門檻中,我們看到一位異數。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很高興請李雪莉小姐主持,趙德胤導演主講,做為一位台灣新生的電影導演,趙德胤過去以獨立製作和小資本方式打出一片天,他怎麼來看這遊戲規則?這個規則對台灣電影和創作者的影響為何?他如何看待台灣這十年來台灣電影的沒落、復興與瓶頸?我們的機會與挑戰為何?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1月 28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李雪莉│文字影像工作者&台灣記協執委
【主講】 趙德胤│導演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摘要】賴韋蓁、林安冬【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李濃、盧易詩
【參考資料】
●主講者介紹
趙德胤出生於緬甸靠近中國邊境的小鎮,十六歲赴台求學,開始用鏡頭帶著自己和觀眾看世界。三十二歲的他,以《冰毒》這部電影,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連續三部與緬甸有關的劇情片:《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更讓世界注意到,在翁山蘇姬和軍政府外,還有一個深受全球化影響的,庶民觀點的緬甸。
●李雪莉:別在乎別人的定義──專訪《冰毒》導演趙德胤│2014.08.18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02/article/1750
●[人物] 被迫移動的孤獨靈魂碰撞 — 專訪《冰毒》導演趙德胤、演員王興洪、吳可熙│2014.07.16
http://hypesphere.com/?p=33746
●《冰毒》趙德胤:重點不是怎麼拍,而是故事的敘事核心是什麼│2014.07.16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3021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回去『說故事』─趙德胤談台灣電影的浮華與現實」 2014/11/28 (五) 19:30
2014年第51屆金馬獎之後,中國電影的突出表現,帶出了各自不同的設想與隱憂。此時,似乎更值得來思考台灣電影的問題:重點可能不僅是大家關心台灣電影是否得獎、得多少獎?而是去思考長期以來
2014年第51屆金馬獎之後,中國電影的突出表現,帶出了各自不同的設想與隱憂。此時,似乎更值得來思考台灣電影的問題:重點可能不僅是大家關心台灣電影是否得獎、得多少獎?而是去思考長期以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r0GqbHYgo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內在多元之音─從尼采思想談台灣的跨文化潛力 20141107
【哲學星期五@台北】─「內在多元之音─從尼采思想談台灣的跨文化潛力」 2014/11/07 (五) 19:30
「在你的思想和感覺的背後,有一個強有力的發號施令者,一個未識的智者──他名叫自己。他住在你的肉體裡,他是你的肉體。在你的肉體裡,比在你的最高的智慧裡,有著更多的理性。」──《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百年前德國哲學家尼采刺穿人類知識的基礎、假象,他看到了繁華頂峰的人類文明,正隨時準備墜入深淵,等待絕地的反轉,而他的任務,就是啟動這爆炸性的翻轉,尼采同時也預見了跨文化時代的來臨,不論是個人或是群體,將在文化的交匯混雜中成為多元聲音(polyphon)交融的主體。
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閱讀尼采的理由,不是追隨他,而是坦蕩、無畏地聽從自我內在的聲音,建立堅實的信念,以態度和意志來決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屏棄被他者道德轄制的生命狀態,進而冷靜凝視當下,熱血投入未來。
本周【哲學星期五】為您邀請到師範大學國文系劉滄龍老師,並請政治大學政治系葉浩老師與談,先分享他們對尼采的閱讀,從甚麼方向切入尼采的思想,如何藉由像尼采思想的引進,進行在地的跨文化的實踐。台灣是否需要尼采去證明自己一種跨文化的潛力? 還是我們遺漏了尼采,讓我們損失一個可以發現自己可能性的啟發?跨語言及跨文化的尼采詮釋,是否會變成「超譯」後的尼采?而我們思考的跨文化主體,這是甚麼樣的主體? 主體是否被虛構,還是豐富多元的可能?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1月 07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劉滄龍│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參考資料】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6744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在你的思想和感覺的背後,有一個強有力的發號施令者,一個未識的智者──他名叫自己。他住在你的肉體裡,他是你的肉體。在你的肉體裡,比在你的最高的智慧裡,有著更多的理性。」──《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百年前德國哲學家尼采刺穿人類知識的基礎、假象,他看到了繁華頂峰的人類文明,正隨時準備墜入深淵,等待絕地的反轉,而他的任務,就是啟動這爆炸性的翻轉,尼采同時也預見了跨文化時代的來臨,不論是個人或是群體,將在文化的交匯混雜中成為多元聲音(polyphon)交融的主體。
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閱讀尼采的理由,不是追隨他,而是坦蕩、無畏地聽從自我內在的聲音,建立堅實的信念,以態度和意志來決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屏棄被他者道德轄制的生命狀態,進而冷靜凝視當下,熱血投入未來。
本周【哲學星期五】為您邀請到師範大學國文系劉滄龍老師,並請政治大學政治系葉浩老師與談,先分享他們對尼采的閱讀,從甚麼方向切入尼采的思想,如何藉由像尼采思想的引進,進行在地的跨文化的實踐。台灣是否需要尼采去證明自己一種跨文化的潛力? 還是我們遺漏了尼采,讓我們損失一個可以發現自己可能性的啟發?跨語言及跨文化的尼采詮釋,是否會變成「超譯」後的尼采?而我們思考的跨文化主體,這是甚麼樣的主體? 主體是否被虛構,還是豐富多元的可能?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1月 07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主講】 劉滄龍│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參考資料】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6744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內在多元之音─從尼采思想談台灣的跨文化潛力」 2014/11/07 (五) 19:30
「在你的思想和感覺的背後,有一個強有力的發號施令者,一個未識的智者──他名叫自己。他住在你的肉體裡,他是你的肉體。在你的肉體裡,比在你的最高的智慧裡,有著更多的理性。」──《查拉圖斯特拉
「在你的思想和感覺的背後,有一個強有力的發號施令者,一個未識的智者──他名叫自己。他住在你的肉體裡,他是你的肉體。在你的肉體裡,比在你的最高的智慧裡,有著更多的理性。」──《查拉圖斯特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giXmmFVuMQ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解構地方新聞:看不見的錢、權與地方派系 20140620
【哲學星期五@台北】─「解構地方新聞:看不見的錢、權與地方派系」 2014 / 06/ 20 (五) 19:30
長久以來,在一種「從台北看天下」的心態下,所謂的「地方新聞」一直處於被邊陲化、被漠視的地位。在這種集體的輕賤心態下,苗栗大埔案等重大爭議,初始被視為是地方性的小衝突而不被重視,但在地方社團與運動者的長期堅持下,才成功吸引全國的關注與反省。
更糟的是,「地方新聞」往往充斥地方權貴的正面宣傳。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地方派系的發展對台灣政治生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為了掌握地方政治因而扶植派系,彼此存在一種恩庇-侍從的結盟。隨著政經結構的改變,派系雖有所轉型,但地方的金權結構卻不曾消退,更以公眾看不見的方式主宰了地方的新聞呈現與議題設定。
鄉土的就是政治的。我們需要更具反思、更具有公共性格的「地方新聞」。地方的金權結構如何影響新聞?地方記者又如何挖掘有影響力的在地議題?地方記者該如何與地方派系互動?六月第三周【哲學星期五】邀請到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瑞楨先生,從恩庇-侍從的觀點談談地方派系的生態,張瑞楨先生同時也會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地方耕耘新聞的豐富經歷,分析台中與彰化地區地方政治的變遷、地方記者與地方政治人物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他對於地方選舉生態的觀察。
【時間】 2014年 06月 20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講】 張瑞楨│自由時報台中都會新聞組副召集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公關】陳思吟【行政協力】黃彥傑、盧易詩、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獨立媒體學院官網】
http://www.indiemedia.tw/
【獨立媒體學院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diemedia.tw
長久以來,在一種「從台北看天下」的心態下,所謂的「地方新聞」一直處於被邊陲化、被漠視的地位。在這種集體的輕賤心態下,苗栗大埔案等重大爭議,初始被視為是地方性的小衝突而不被重視,但在地方社團與運動者的長期堅持下,才成功吸引全國的關注與反省。
更糟的是,「地方新聞」往往充斥地方權貴的正面宣傳。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地方派系的發展對台灣政治生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為了掌握地方政治因而扶植派系,彼此存在一種恩庇-侍從的結盟。隨著政經結構的改變,派系雖有所轉型,但地方的金權結構卻不曾消退,更以公眾看不見的方式主宰了地方的新聞呈現與議題設定。
鄉土的就是政治的。我們需要更具反思、更具有公共性格的「地方新聞」。地方的金權結構如何影響新聞?地方記者又如何挖掘有影響力的在地議題?地方記者該如何與地方派系互動?六月第三周【哲學星期五】邀請到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瑞楨先生,從恩庇-侍從的觀點談談地方派系的生態,張瑞楨先生同時也會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地方耕耘新聞的豐富經歷,分析台中與彰化地區地方政治的變遷、地方記者與地方政治人物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他對於地方選舉生態的觀察。
【時間】 2014年 06月 20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講】 張瑞楨│自由時報台中都會新聞組副召集人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公關】陳思吟【行政協力】黃彥傑、盧易詩、獨角獸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獨立媒體學院官網】
http://www.indiemedia.tw/
【獨立媒體學院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diemedia.tw
【哲學星期五@台北】─「解構地方新聞:看不見的錢、權與地方派系」 2014 / 06/ 20 (五) 19:30
長久以來,在一種「從台北看天下」的心態下,所謂的「地方新聞」一直處於被邊陲化、被漠視的地位。在這種集體的輕賤心態下,苗栗大埔案等重大爭議,初始被視為是地方性的小衝突而不被重視,但在地方
長久以來,在一種「從台北看天下」的心態下,所謂的「地方新聞」一直處於被邊陲化、被漠視的地位。在這種集體的輕賤心態下,苗栗大埔案等重大爭議,初始被視為是地方性的小衝突而不被重視,但在地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Tb2mgPEpg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公民為何上街頭? 20140912
【哲學星期五@台北】─《公民為何上街頭? 》─ 2014 / 09/ 12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全球正義運動在世界各地一波波興起,或許從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的「我們都是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略為點出這主要是因為由少數「百分之一」所架構權力及財富的集中與世襲,以及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價值,卻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享有、由少部分人統治,間接製造出政經資源分配上的排他系統, 一步步地使「民主國家」的治理產生嚴重失衡。
可貴的是,當現代公民不滿意代議政治的監督功能,已經不再沉默地面對制度性的不公,不再待在家裡被動接受媒體報導,選擇勇敢表態,透過網路之便,針對不同議題,適時地在街頭上各自集結:抗議體制的缺失、倡議制度性改革。他們機動地讓街頭成為一種公民發聲的廣場,由下而上,初步地展現出直接民權的精神,並開拓我們對民主可能性的認知與想像。
台灣今年318開始也歷經了一場佔領運動,最後讓50萬公民走上街頭。除了可以將短暫大型集結,視為公民自主的成果之一,我們都還必須返回到一種初衷,重現探問公民「為什麼走上街頭」,為何必須「佔領」各地具有象徵性的空間?從問「為什麼」到探討「實際上街頭」,才能重新去思考一場場公民集結,背後企圖達到甚麼樣民主理想與實踐?才能更有意識與意志,進行下一步的「民主計畫」行動。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由葉浩老師主持,邀請到李茂生老師談論走上街頭背後的社會哲學問題,以及孫窮理先生從民主的角度,帶我們去思考如何想像民主並探討現行民主制度的匱乏。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09月 12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
【與談】 李茂生│台大法學院教授
孫窮理│苦勞網記者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參考資料】
●李茂生(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李茂生
http://www.coolloud.org.tw/
●《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227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全球正義運動在世界各地一波波興起,或許從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的「我們都是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略為點出這主要是因為由少數「百分之一」所架構權力及財富的集中與世襲,以及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價值,卻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享有、由少部分人統治,間接製造出政經資源分配上的排他系統, 一步步地使「民主國家」的治理產生嚴重失衡。
可貴的是,當現代公民不滿意代議政治的監督功能,已經不再沉默地面對制度性的不公,不再待在家裡被動接受媒體報導,選擇勇敢表態,透過網路之便,針對不同議題,適時地在街頭上各自集結:抗議體制的缺失、倡議制度性改革。他們機動地讓街頭成為一種公民發聲的廣場,由下而上,初步地展現出直接民權的精神,並開拓我們對民主可能性的認知與想像。
台灣今年318開始也歷經了一場佔領運動,最後讓50萬公民走上街頭。除了可以將短暫大型集結,視為公民自主的成果之一,我們都還必須返回到一種初衷,重現探問公民「為什麼走上街頭」,為何必須「佔領」各地具有象徵性的空間?從問「為什麼」到探討「實際上街頭」,才能重新去思考一場場公民集結,背後企圖達到甚麼樣民主理想與實踐?才能更有意識與意志,進行下一步的「民主計畫」行動。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由葉浩老師主持,邀請到李茂生老師談論走上街頭背後的社會哲學問題,以及孫窮理先生從民主的角度,帶我們去思考如何想像民主並探討現行民主制度的匱乏。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09月 12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葉 浩│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
【與談】 李茂生│台大法學院教授
孫窮理│苦勞網記者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參考資料】
●李茂生(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李茂生
http://www.coolloud.org.tw/
●《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1227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公民為何上街頭? 》─ 2014 / 09/ 12 (五) 19:30@慕哲咖啡館
全球正義運動在世界各地一波波興起,或許從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的「我們都是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略為點出這主要是因為由少數「百分之一」所架構權力及財富的集中與世襲,以及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價值,卻只
全球正義運動在世界各地一波波興起,或許從佔領華爾街運動喊出的「我們都是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略為點出這主要是因為由少數「百分之一」所架構權力及財富的集中與世襲,以及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價值,卻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gZliZu7zQ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今日航空城,明日變鬼城?! 20141003
【哲學星期五@台北】─今日航空城,明日變鬼城?! 2014 / 10/ 3 (五) 19:30
桃園航空城,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劃案,將以區段徵收3130公頃,加上周邊的發展計劃,則廣達6845公頃。官方預計投入的民間及政府資金會超過5000億,並在2030年後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產出800億的稅收,以及2.3兆元的經濟效益。
然而,事實的情況是否真像光鮮亮麗般地數字美好?
光是建設機場的第三條跑道,就得拆遷4700多戶民宅、工廠和7所學校,而總計劃範圍內共10間學校6000多名學校受教環境受影響,上萬居民生活有所波及。
去年11月也才發生,大園鄉菓林村83歲老農呂阿雲,因家園和土地位於航空城計畫內面臨徵收,而被安置區域竟淪為祖墳,深陷憂鬱,最後飲農藥自殺的慘劇。甚至,涉嫌貪污、弊案累累的葉世文,也於任桃園縣副縣長時,曾被指定負責主導航空城的開發案。
航空城,究竟會如政府所言,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還是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甚或像反對陣營所言成為「鬼城」?
本週哲學星期五,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到在地居民,同時也是航空城反迫遷聯盟成員的蔡梅芬和蔡美齡女士,以及台灣人權促進會的王寶萱,一同來為我們解說,官方吹捧的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與創造就業機會的背後,我們所忽略的居住正義。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0月 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陳廷豪│哲五志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主講】 蔡梅芬│在地居民、航空城反迫遷聯盟
蔡美齡│在地居民、航空城反迫遷聯盟
王寶萱│台灣人權促進會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桃園航空城,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劃案,將以區段徵收3130公頃,加上周邊的發展計劃,則廣達6845公頃。官方預計投入的民間及政府資金會超過5000億,並在2030年後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產出800億的稅收,以及2.3兆元的經濟效益。
然而,事實的情況是否真像光鮮亮麗般地數字美好?
光是建設機場的第三條跑道,就得拆遷4700多戶民宅、工廠和7所學校,而總計劃範圍內共10間學校6000多名學校受教環境受影響,上萬居民生活有所波及。
去年11月也才發生,大園鄉菓林村83歲老農呂阿雲,因家園和土地位於航空城計畫內面臨徵收,而被安置區域竟淪為祖墳,深陷憂鬱,最後飲農藥自殺的慘劇。甚至,涉嫌貪污、弊案累累的葉世文,也於任桃園縣副縣長時,曾被指定負責主導航空城的開發案。
航空城,究竟會如政府所言,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還是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甚或像反對陣營所言成為「鬼城」?
本週哲學星期五,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到在地居民,同時也是航空城反迫遷聯盟成員的蔡梅芬和蔡美齡女士,以及台灣人權促進會的王寶萱,一同來為我們解說,官方吹捧的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與創造就業機會的背後,我們所忽略的居住正義。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年 10月 3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陳廷豪│哲五志工、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主講】 蔡梅芬│在地居民、航空城反迫遷聯盟
蔡美齡│在地居民、航空城反迫遷聯盟
王寶萱│台灣人權促進會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洪崇晏、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汪業政【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獨角獸、林士傑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今日航空城,明日變鬼城?! 2014 / 10/ 3 (五) 19:30
桃園航空城,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劃案,將以區段徵收3130公頃,加上周邊的發展計劃,則廣達6845公頃。官方預計投入的民間及政府資金會超過5000億,並在2030年後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每
桃園航空城,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及都市計劃案,將以區段徵收3130公頃,加上周邊的發展計劃,則廣達6845公頃。官方預計投入的民間及政府資金會超過5000億,並在2030年後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wb7AphjnY
0
0
哲五志工【我是主謀】趴之「路過順便收割」^^
^_^ ^_*
^_^ ^_*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I_qRlgqiA
0
0
【哲學星期五@台北】情人節以愛共生:被出賣的台灣與1947二二八 20140214
【哲學星期五@台北】—「情人節以愛共生:被出賣的台灣與1947二二八」2014 / 02 / 14 (五) 19:30 @慕哲咖啡館
情人節這天是一個象徵「幸福」的節日,但賴和也說:「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並論啊。」年復一年,二二八這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一樣,不斷的到來然後又離去,歲月流轉、時代在進步,人們的幸福必須要基於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但我們的社會是否還沒有辦法面對過往的不正義,甚至開始遺忘了還在流著膿血的傷痕呢?
最近歷史與公民課綱的「微調」鬧得風風雨雨,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如何學習台灣的歷史、如何與台灣的歷史共生......遂成為一場「記憶的戰爭」。令人不禁想起周婉窈老師曾說:「我們都還沒記住,怎麼就要我們忘記?」
對於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來說,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以降,歷史上的傷口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但在國家體制乃至於暴力的長年壓抑下,整個台灣透過集體失憶的方式掩蓋了傷口。隱隱的疼痛不時發作,讓台灣人始終無法昂首闊步地走向民主盛世。
而對於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而言,1941~1960年之間被視為戰利品的台灣,在中國和美國的拉扯下,自由意識與力量都相對闕如,並因此導致了悲劇的命運。他以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和學術研究,基於第一手的翔實資料,撰寫了一本書——他稱我們為《被出賣的台灣》。
近日台灣教授協會重新翻譯並校注出版了《被出賣的台灣》一書,而一群青年學生也開始籌備第二年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晚會;究竟當年美麗的島嶼如何支離破碎、充滿傷痕?台灣社會的文化、政經體制與體質如何在那個年代演變成如今的樣貌?我們作為這個世代的人民與青年,又該如何面對?我們正在「如何」團結起來、共同面對?
我們這個世代,經常被社會賦予遺忘的任務。雖在貌似民主的時代下成長,對於島嶼傷痛的歷史卻根本未曾記得。本週【哲學星期五】邀請到陳儀深老師、陳翠蓮老師、藍士博同學為我們說明,如何記憶島國過往的傷痕?又如何能透過我們的努力,而使得傷痕累累的台灣終於能夠開始迎接重生與共生?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 02月 14日 (二)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洪崇晏│哲五志工、臺大哲學系學生
【主講】 陳儀深│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
陳翠蓮│臺大歷史系專任教授
藍士博│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合辦】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工作小組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
【參考資料】
●《被出賣的台灣》(舊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08706
●台灣教授協會
http://taup.net/
●二二八共生音樂節
www.facebook.com/GongSheng228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情人節這天是一個象徵「幸福」的節日,但賴和也說:「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並論啊。」年復一年,二二八這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一樣,不斷的到來然後又離去,歲月流轉、時代在進步,人們的幸福必須要基於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但我們的社會是否還沒有辦法面對過往的不正義,甚至開始遺忘了還在流著膿血的傷痕呢?
最近歷史與公民課綱的「微調」鬧得風風雨雨,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如何學習台灣的歷史、如何與台灣的歷史共生......遂成為一場「記憶的戰爭」。令人不禁想起周婉窈老師曾說:「我們都還沒記住,怎麼就要我們忘記?」
對於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來說,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以降,歷史上的傷口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但在國家體制乃至於暴力的長年壓抑下,整個台灣透過集體失憶的方式掩蓋了傷口。隱隱的疼痛不時發作,讓台灣人始終無法昂首闊步地走向民主盛世。
而對於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而言,1941~1960年之間被視為戰利品的台灣,在中國和美國的拉扯下,自由意識與力量都相對闕如,並因此導致了悲劇的命運。他以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和學術研究,基於第一手的翔實資料,撰寫了一本書——他稱我們為《被出賣的台灣》。
近日台灣教授協會重新翻譯並校注出版了《被出賣的台灣》一書,而一群青年學生也開始籌備第二年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晚會;究竟當年美麗的島嶼如何支離破碎、充滿傷痕?台灣社會的文化、政經體制與體質如何在那個年代演變成如今的樣貌?我們作為這個世代的人民與青年,又該如何面對?我們正在「如何」團結起來、共同面對?
我們這個世代,經常被社會賦予遺忘的任務。雖在貌似民主的時代下成長,對於島嶼傷痛的歷史卻根本未曾記得。本週【哲學星期五】邀請到陳儀深老師、陳翠蓮老師、藍士博同學為我們說明,如何記憶島國過往的傷痕?又如何能透過我們的努力,而使得傷痕累累的台灣終於能夠開始迎接重生與共生?
(自由入場、無需報名;感謝【慕哲咖啡館】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 2014 02月 14日 (二)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洪崇晏│哲五志工、臺大哲學系學生
【主講】 陳儀深│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
陳翠蓮│臺大歷史系專任教授
藍士博│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合辦】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工作小組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黃彥傑
【參考資料】
●《被出賣的台灣》(舊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08706
●台灣教授協會
http://taup.net/
●二二八共生音樂節
www.facebook.com/GongSheng228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台北】—「情人節以愛共生:被出賣的台灣與1947二二八」2014 / 02 / 14 (五) 19:30 @慕哲咖啡館
情人節這天是一個象徵「幸福」的節日,但賴和也說:「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並論啊。」年復一年,二二八這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一樣,不斷的到來然
情人節這天是一個象徵「幸福」的節日,但賴和也說:「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並論啊。」年復一年,二二八這個日子和其他日子一樣,不斷的到來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SlAhJyjXU
0
0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 4/8【黃國昌講話】20131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mhsnHVvlE
0
0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 1/8【主持人開場】20131011
※ 留言討論請至 http://goo.gl/4FPJHR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2013 / 10 / 11 (五) 19:30 淡水社區大學
十月十號這個日子,有許多公民團體一起上街,前兩天10月八號的深夜11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總統府前的抗議,要求「馬、吳、江下台」為這場抗議政府濫權運動,揭開了序幕,而公民運動或許在媒體上只是一次性的露出,背後代表的公民倡議內涵,卻不可小覷。【公民1985行動聯盟】強調「天下為公,還權於民,黑箱服貿,重啟談判」並具體提出幾項「還權於民」的三個修法要求:
1.下修公投門檻,落實直接民權
2.下修罷免門檻,合理罷免機制
3.下修不分區立委及政黨補助門檻
也有不同的團體各自倡議著非核家園、反服貿黑箱、反惡意土地徵收、反毀憲...等議題,都質疑著這個國家政府執政的合法性。這些背後都涉及到公民如何看待國家機器運作的這個嚴肅問題以及彼此集結的必要。
台灣的公民運動,漸漸擺脫了暴力的污名,人們不再認為公民運動可以被簡單地化約為「人民和政府的對立」,不管在修辭上使用的是「奪回人民的權力」、或是「還權於民」,這些都指出了在國家治理上,「政府如何跟人民對立」而違背了「天下為公」、「主權在民」的精神。人們也漸漸警醒著,會因為屈就於「現實」(青年薪資22k、土地不當徵收、違法監聽...),不僅拋棄了理想,連被剝奪的現實感也消失了,可預見的是台灣未來的集體沉淪。
台灣公民運動之所以可貴,不僅是說明議題關懷點的不同,它反省著我們的現實,更可能幫我們指出了制度上的黑洞、國家治理上的危機。本周【哲學星期五@淡水】於「淡水社區大學」,為邀請大家邀請到1985聯盟的發言人柳醫師、以及【憲法133實踐聯盟】頭號志工,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老師,先談談他們各自倡議的角度,談談公民運動的想像、策略,以及背後理念的基礎,以及下一波可能的行動。
【時間】 2013年 10月 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淡水社區大學
【地址】 251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百年倉庫) B棟階梯教室
(捷運站旁步行3分鐘)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柳林瑋 │醫師
黃國昌│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憲法133實踐聯盟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李明恩
【參考資料】
●公民1985行動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pttcitizen1985
●憲法133實踐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bamien133?fref=ts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https://www.facebook.com/lslandnationyouth?fref=ts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2013 / 10 / 11 (五) 19:30 淡水社區大學
十月十號這個日子,有許多公民團體一起上街,前兩天10月八號的深夜11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總統府前的抗議,要求「馬、吳、江下台」為這場抗議政府濫權運動,揭開了序幕,而公民運動或許在媒體上只是一次性的露出,背後代表的公民倡議內涵,卻不可小覷。【公民1985行動聯盟】強調「天下為公,還權於民,黑箱服貿,重啟談判」並具體提出幾項「還權於民」的三個修法要求:
1.下修公投門檻,落實直接民權
2.下修罷免門檻,合理罷免機制
3.下修不分區立委及政黨補助門檻
也有不同的團體各自倡議著非核家園、反服貿黑箱、反惡意土地徵收、反毀憲...等議題,都質疑著這個國家政府執政的合法性。這些背後都涉及到公民如何看待國家機器運作的這個嚴肅問題以及彼此集結的必要。
台灣的公民運動,漸漸擺脫了暴力的污名,人們不再認為公民運動可以被簡單地化約為「人民和政府的對立」,不管在修辭上使用的是「奪回人民的權力」、或是「還權於民」,這些都指出了在國家治理上,「政府如何跟人民對立」而違背了「天下為公」、「主權在民」的精神。人們也漸漸警醒著,會因為屈就於「現實」(青年薪資22k、土地不當徵收、違法監聽...),不僅拋棄了理想,連被剝奪的現實感也消失了,可預見的是台灣未來的集體沉淪。
台灣公民運動之所以可貴,不僅是說明議題關懷點的不同,它反省著我們的現實,更可能幫我們指出了制度上的黑洞、國家治理上的危機。本周【哲學星期五@淡水】於「淡水社區大學」,為邀請大家邀請到1985聯盟的發言人柳醫師、以及【憲法133實踐聯盟】頭號志工,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老師,先談談他們各自倡議的角度,談談公民運動的想像、策略,以及背後理念的基礎,以及下一波可能的行動。
【時間】 2013年 10月 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 淡水社區大學
【地址】 251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百年倉庫) B棟階梯教室
(捷運站旁步行3分鐘)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柳林瑋 │醫師
黃國昌│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憲法133實踐聯盟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李明恩
【參考資料】
●公民1985行動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pttcitizen1985
●憲法133實踐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bamien133?fref=ts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https://www.facebook.com/lslandnationyouth?fref=ts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 留言討論請至 http://goo.gl/4FPJHR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2013 / 10 / 11 (五) 19:30 淡水社區大學
十月十號這個日子,有許多公民團體一起上街,前兩天10月八號的深夜11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2013 / 10 / 11 (五) 19:30 淡水社區大學
十月十號這個日子,有許多公民團體一起上街,前兩天10月八號的深夜11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g0bnHh7ME
0
0
【哲學星期五@淡水】『天下為公』之後─『1985』與『憲法133』的對話 8/8 【第三輪問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_mlAT1H_A
0
0